[实用新型]一种离心洁油机用自润滑轴套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2393.5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5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钱建苗;陈坚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福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F16C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18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油机 润滑 轴套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套组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自润滑轴套组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离心式洁油机是利用在相同的高转速下,不同质量物质,产生不同离心力的原理,使油液与污染物质分离,由于离心洁油机需要在高速转动的条件下进行工作,因此轴套组件之间的摩擦面是否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是离心洁油机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由于离心洁油机为一个密闭的装置,而且轴套之间安装紧密,轴套之间的缝隙很小,难以通过润滑油来进行润滑,传统轴套组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长时间工作会导致设备内的油液过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离心洁油机用自润滑轴套组件,能够通过自润滑作用来降低轴套组件内摩擦面的摩擦系数,防止长时间工作导致设备内的油液过热,消除了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离心洁油机用自润滑轴套组件,包括外轴套、内轴套和转动盘,所述外轴套固定安装于转动盘上,外轴套上开有第一出油孔,所述内轴套安装于外轴套内,内轴套上开有与第一出油孔相对应的第二出油孔,内轴套采用双金属轴套,内轴套的内表面涂有自润滑基层或者开有若干填料孔,所述填料孔内设有自润滑固体块。
作为优选,所述内轴套的包括外金属层和内金属层,所述外金属层为钢层,内金属层为钢锌合金层,使得内轴套的耐磨性能增强,使用寿命延长。
作为优选,所述自润滑基层为聚四氟乙烯树脂层,所述自润滑固体快为聚四氟乙烯树脂块,通过自润滑材料达到自润滑的效果,降低了摩擦面的摩擦系数。
作为优选,所述外轴套的顶部设有螺纹结构,外轴套与转动盘为一体成型结构,设备密封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采用双金属轴套作为内轴套,提高了内轴套的耐磨性能,同时在内轴套内设置自润滑基层或者通过填料孔内的自润滑固体块来实现轴套组件摩擦面的自润滑功能,使得轴套组件的摩擦面在不添加润滑剂的情况下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防止长时间工作导致设备内的油液过热,消除了安全隐患,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离心洁油机用自润滑轴套组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自润滑基层的内轴套的主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自润滑固体块的内轴套的主视剖面图。
图中:1-外轴套、2-内轴套、3-转动盘、11-第一出油孔、12-螺纹结构、21-第二出油孔、22-自润滑基层、23-填料孔、24-自润滑固体块、25-外金属层、26-内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离心洁油机用自润滑轴套组件,包括外轴套1、内轴套2和转动盘3,所述外轴套1固定安装于转动盘3上,外轴套1上开有第一出油孔11,所述内轴套2安装于外轴套1内,内轴套2上开有与第一出油孔11相对应的第二出油孔21,内轴套2采用双金属轴套,内轴套2的内表面涂有自润滑基层22或者开有若干填料孔23,所述填料孔23内设有自润滑固体块24,所述内轴套2的包括外金属层25和内金属层26,所述外金属层25为钢层,内金属层26为钢锌合金层,所述自润滑基层22为聚四氟乙烯树脂层,所述自润滑固体快24为聚四氟乙烯树脂块,所述外轴套1的顶部设有螺纹结构12,外轴套1与转动盘3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离心洁油机用自润滑轴套组件在工作过程中,通采用双金属轴套作为内轴套2,内轴套2的外金属层25采用钢层,内轴套2的内金属层26采用钢锌合金层,提高了内轴套2的耐磨性能,同时在内轴套2内设置自润滑基层22或者通过填料孔23内的自润滑固体块24来实现轴套组件摩擦面的自润滑功能,使得轴套组件的摩擦面在不添加润滑剂的情况下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防止长时间工作导致设备内的油液过热,消除了安全隐患,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福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福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2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的相绝缘结构
- 下一篇:气液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