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外挡水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2743.X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7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咸明;陈宗好;时西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4 | 分类号: | B60J10/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外挡水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外挡水条。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外档水条一般采用泡管结构和单唇边结构来解决车身的密封和防水,存在外档水条端口间缝大密封不精密的问题。中国实用新型CN2011220500541.7公开的一种汽车车门外水切,包括与车门外板配合的第三唇边、倒钩,以及与车门玻璃配合的第一唇边、第二唇边,它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唇边固定端、第二唇边固定端和倒钩之间且自倒钩边缘处向外侧延伸的定位边。上述专利虽然采用了双唇结构来解决外挡水条密封和防水的问题,但仍然存在外档水条端口间缝大密封不精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外挡水条,解决现有外档水条密封性差,容易漏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外挡水条,包括外挡水条骨架,外挡水条骨架上设置有与车门外板配合的第四唇边,以及与车门玻璃相配合的第二唇边、第三唇边;所述外挡水条骨架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唇边配合的第一唇边;所述第一唇边位于第二唇边的上方,且当第二唇边靠压在车门玻璃上时,第一唇边压在第二唇边上。
为了提高唇边的防水效果,所述第一唇边为非值绒边,所述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与车门玻璃配合的一边为植绒边。
为了防止外挡水在使用和装配过程中产生变形,所述第一唇边位于外挡水条骨架的固定端设置有弱化第一唇边的凹槽。
为了减小外挡水条与呢槽之间的缝隙,所述的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的两边靠压在呢槽上,所述的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端口的冲切角度与呢槽边的走向一致。
为了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外挡水条的稳定性,所述第四唇边与车门外板为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双唇边的结构提高了防水效果,特别是当第二唇边靠压在车门玻璃上,第一唇边压在第二唇边上时,三者之间相互配合使积水不易产生,使得玻璃窗在移动过程中防水和密封效果大大提高,同时在第一唇边位于外挡水条骨架的固定端设置有弱化第一唇边的凹槽,在外挡水条与呢槽接触的端口处,其冲切角度与呢槽边的走向一致,使得外挡水在使用和装配过程中不易产生缝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挡水条整体的防水和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边唇边与呢槽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外挡水条,包括外挡水条骨架7,外挡水条骨架7上设置有与车门外板5配合的第四唇边4,以及与车门玻璃6相配合的第二唇边2、第三唇边3;所述外挡水条骨架7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唇边2配合的第一唇边1;所述第一唇边1位于第二唇边2的上方,且当第二唇边2靠压在车门玻璃6上时,第一唇边1压在第二唇边2上。
所述的第一唇边1为非值绒边,第二唇边2和第三唇边3与车门玻璃6配合的一边设置有第一植绒边21和第二植绒边31,使得唇边与车门玻璃6的配合更加紧密。第一唇边1位于外挡水条骨架7的固定端设置有弱化第一唇边的凹槽11,减小了第一唇边在使用和装配过程中的变形。
第二唇边2和第三唇边3两边靠压在呢槽8上,第二唇边2和第三唇边3两边端口的冲切角度与呢槽8边的走向一致,从而减小了外挡水与呢槽之间的缝隙。第四唇边4与车门外板5为过盈配合,提高了外挡水条与车门连接的稳定性。
当玻璃窗在移动过程中有一个运动的趋势,第一唇边1固定端的凹槽11能减缓玻璃对唇边和植绒边的反作用力,使植绒边更加贴合在玻璃上,防止植绒变形,当运动到顶部或底部时由于玻璃升降器的电机在受到一定阻力停止,这时第二唇边2就会完全贴合在车门玻璃6上,而第一唇边1就会贴合在第二唇边2上,这样三者相互配合就会减少凹槽的产生,水会很顺利的流到车外,特别是在挡水条与呢槽8配合处,唇边的切除角度与呢槽9走向角度一致,使得外挡水条、呢槽8与玻璃导槽边61三者之间的间隙设计在很小的合理间隙,达到减小整体车窗漏水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27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销售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 下一篇:工业设计企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