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自动电压检测与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1732.3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6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烟青;张英杰;刘志华;杨会杰;郝二伟;侯小江;陈锋;谷小鹏;郭卫平;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88部队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9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自动 电压 检测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检测与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大量的电池组,在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测量每一块电池的电压,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充电;对亏电的电池组,需要人工将其接入充电器充电。这种传统的方式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现有技术,电池检测与充电采用分离式设计,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池检测与充电采用分离式设计,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的不足,提供电池自动电压检测与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池自动电压检测与充电装置,包括电压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输入端连接有至少一组电池Ⅰ,通过数据采集端口连接电压检测模块的电池监测控制器,电池监测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有监控平台和充电控制模块,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至充电器输出端口。
电池监测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端口和输出端连接有ARM处理器, ARM处理器分别连接网络模块、RS232C串口、触摸驱动、显示驱动,触摸驱动和显示驱动连接液晶触摸屏。
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模块,与电池监测控制器连接的RS232C串口,RS232C串口连接89C51单片机,89C51单片机连接多路继电器。
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源模块,电压测量模块,电压测量模块输入端连接检测探头,检测探头连接电池Ⅰ,电压测量模块输出端连接数据接口,数据接口输出端连接电池监测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集成了电池电压检测和自动充电两个功能,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力物力,对电池维护保养结果进行网络化上报发布,通过短信形式通知管理员目前电池状态,便于远程监控电池状态,还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标称电压的电池,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图。
图2为电池监测控制器框图。
图3为充电控制模块框图。
图4为电压检测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电池自动电压检测与充电装置,包括电压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输入端连接有至少一组电池Ⅰ,通过数据采集端口连接电压检测模块的电池监测控制器,电池监测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有监控平台和充电控制模块,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至充电器输出端口。
电池监测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端口和输出端连接有ARM处理器, ARM处理器分别连接网络模块、RS232C串口、触摸驱动、显示驱动,触摸驱动和显示驱动连接液晶触摸屏。
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模块、与电池监测控制器连接的RS232C串口,RS232C串口连接89C51单片机,89C51单片机连接多路继电器。
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源模块,电压测量模块,电压测量模块输入端连接检测探头,检测探头连接电池Ⅰ,电压测量模块输出端连接数据接口,数据接口输出端连接电池监测控制器。
监控平台设置有上位机软件。
使用时将电压检测模块的检测探头连接至电池Ⅰ、电池Ⅱ、电池Ⅲ…电池N的正负两极,将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至充电器的输出端,打开充电器输入电源。电池监测控制器与充电控制模块,电压检测模块之间通过数据电缆进线连接,与监控平台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连接,根据电压检测探头所连接电池Ⅰ、电池Ⅱ、电池Ⅲ…电池N的性质,型号,在电池监测控制器上进行对应设置,设置完成后,启动电池自动电压监测与充电装置。
电池自动电压监测与充电装置启动后,将自动根据设置情况,定时检测电池Ⅰ、电池Ⅱ、电池Ⅲ…电池N的电压,对低于电压设定值的电池,自动启动充电控制模块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电池电压检测、充电等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并可对检测结果和充电过程进行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888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888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17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