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反式机翼小翼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7219.0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么世广;周伟;王星星;张德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三爻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10 | 分类号: | B64C3/10;B64C3/36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孙春玲 |
地址: | 300180 天津市东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式 机翼 小翼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航天飞行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反式机翼小翼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翼设计大部分采用上反式翼尖或者无翼尖设计。所谓上反式是指机翼基准面和水平面的夹角,当机翼有扭转时,则是指扭转轴和水平面的夹角。当上反角为负时,就变成了下反角,即下反式。
上反式翼尖设计需要更长的长度才能达到所要求的扰流效果,虽然扰流作用效果变好了,但是其具有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飞机的灵活性能。
无翼尖设计则不能起到扰流的作用,造成了飞行的不稳定不利于各种测绘作业,航拍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一种下反式机翼小翼尖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下反式机翼小翼尖结构,包括机翼、小翼尖;所述机翼为截面为平凸翼型,机翼端部连接所述小翼尖,所述小翼尖的截面形状由平凸翼型过渡到尖端对称双凸翼型,所述小翼尖水平向下偏折35度;所述机翼的底面上开设有减重槽。
机翼与小翼尖整体制造成一个整体,这样的设计方式能最大限度的增加其强度。在飞机高速飞行时候保证坚实可靠,不产生损坏。而下反式小翼尖的下反角为35度,可使飞机的诱导阻力下降15%,升阻比提高5%~8%,耗油量减少5%-9%,其性能的改善相当可观。
进一步的,所述小翼尖的长度为40-60mm。
这样的一个长度设计既可以保证其性能,又可以保证其整体重量符合最佳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机翼和小翼尖由铝镁合金制成。
采用铝镁合金,可以用轻的重量换取高强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相对于目前采用上反角翼尖或者无翼尖设计,以小长度的下反角小翼尖就可以起到扰流的作用。这种设计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飞机在飞行中受到扰流的影响,增加了飞行的航时,在增加飞机机动性的同时增加了飞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图。
图中:
1-机翼;2-小翼尖下反角;3-小翼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下反式机翼小翼尖结构包括机翼1、小翼尖3;所述机翼1为截面为平凸翼型,机翼端部连接所述小翼尖3,所述小翼尖3的截面形状由平凸翼型过渡到尖端对称双凸翼型。所述小翼尖3水平向下偏折35度,所述机翼1的底面上开设有减重槽4。
机翼与小翼尖整体制造成一个整体,这样的设计方式能最大限度的增加其强度。在飞高速诉飞行时候保证坚实可靠,不产生损坏。抵御飞行阻力。小翼尖底面采用一个平滑的圆弧面过度,并未采用平面过度也是为了减少飞行中收到的风阻,提高飞行效率。而下反式小翼尖3的小翼尖下反角2为35°,可使飞机的诱导阻力下降15%,升阻比提高5%~8%,耗油量减少5%-9%,其性能的改善相当可观。
经过实验,只有设计小翼尖下反角2在35度时候才能保证飞机整体的飞行稳定性能与机动性能配合最好。如果角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产生机动性能较好但是飞行稳定性能下降的情况。
所述小翼尖3的长度为40-60mm。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长度为50mm。这样的一个长度设计既可以保证其性能,又可以保证其整体重量符合最佳范围。
所述小翼尖3由铝镁合金制成。如需要更高强度的结构投入使用,也可以选用钛合金以及其他高强度航空材料制造。本实施例中,采用铝镁合金,可以用轻的重量换取高强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三爻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三爻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72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自由定制对话的语音点播装置
- 下一篇:灯具及散热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