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拔方便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6592.8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7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斌;苏宗涛;刘志坚;张庆伟;刘远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4;H01M2/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电源,尤其涉及一种插拔方便的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供电电源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电池与用电设备或供电设备之间的连接不可靠,受到震动影响容易产生松动;
2、电池装入设备后,不易取出。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电池连接不可靠、难以取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拔方便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插拔方便的电池,包括电池芯体及容纳电池芯体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一端为充放电端,所述电池壳体的另一端为拔出端,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电池壳体上的防差错组件,
所述防差错组件包括设置在充放电端的防差错凸块组、设置在拔出端且与防差错凸块组外形相匹配的防差错凹坑。
上述防差错凸块组包括两个条形凸块,所述两个条形凸块并行设置,且二者组合的外轮廓为梯形。
上述拔出端设置有拔出装置,
所述拔出装置包括拉环及拉环槽,所述拉环包括位于拉环端部的两个自由端及位于两个自由端之间的弯曲部,所述自由端插入拔出端两侧的孔内,可绕孔转动,所述弯曲部可放置于拉环槽内;当充放电端与拔出端连接时,拉环位于两个防差错凸块之间。
上述还包括扣合在充放电端的第一电池盖和扣合在拔出端的第二电池盖。
上述还包括扣合在充放电端的第一电池盖和扣合在扩充端的第二电池盖。
上述第一电池盖包括盖体及挖在盖体上的三个凹坑,所述三个凹坑的外 形及位置分别与充放电端的凸块及充放电端的电连接件相对应。
上述第二电池盖包括盖体及并行设置在盖体上排外凸孔,
第一排外凸孔为两个圆柱孔,第二排外凸孔为一个条形孔,条形孔的两端为半圆形,当第二电池盖与拔出端扣合时,两排孔分别位于拉环7的两侧且与凹坑的四角相吻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插拔方便的电池,在电池壳体上设置有防差错组件,解决了插电式电池正负极容易插反造成短路危险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插拔方便的电池,将防差错组合与拔出装置巧妙的进行布局,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防差错及易于取出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扣盖结构可以避免金属或其他异物碰触电池正负极造成短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结构的一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结构的另一种视图;
其中:1-电池芯体、2-电池壳体、3-充放电端、31-接插头、4-拔出端、41-接插座、a-测试正端、b–充放电正极端子、c-充放电负极端子、d-测试负端、e-并联正极端、f-并联负极端、5-凸块、6-防差错凹坑、7-拉环、8-拉环槽、9-第一电池盖、91-第一盖体、92-凹坑、10-第二电池盖、101-第二盖体、102-外凸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插拔方便的电池,包括电池芯体1及容纳电池芯体1的电池壳体2,电池壳体2的一端为充放电端3,电池壳体2的另一端为拔出端4,充放电端3上设置有一个接插头31。
为避免插电式电池正负极容易插反造成短路危险的缺陷,可在电池壳体2上设置防差错组件,防差错组件包括设置在充放电端3的防差错凸块5组、设置在拔出端4的与防差错凸块5组外形相匹配的防差错凹坑6,其结构参见图1及图2。
防差错凸块5组包括两个条形凸块5,两个条形凸块5与接插头31三者 之间并行设置,且三者组合的外轮廓为梯形,接插头31处于上底的位置。
为使电池插入电器的孔形槽后易于拆除,本实用新型在拔出端4设置了拔出装置,拔出装置包括拉环7及拉环槽8,拉环7包括位于拉环7端部的两个自由端及位于两个自由端之间的弯曲部,自由端插入拔出端4两侧的孔内,可绕孔转动,弯曲部可放置于拉环槽8内。
为避免金属或其他异物碰触电池正负极造成短路,在充放电端3和拔出端4分别添加了第一电池盖9和第二电池盖10。
第一电池盖9包括盖体及挖在盖体上的三个凹坑92,所述三个凹坑92的外形及位置分别与充放电端3的凸块5及接插头31相对应。
第二电池盖10包括盖体及并行设置在盖体上2排外凸孔102,第一排外凸孔102为两个圆柱孔,第二排外凸孔102为一个条形孔,条形孔的两端为半圆形,当第二电池盖10与拔出端扣合时,两排孔分别位于拉环7的两侧且与凹坑92的四角相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65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池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