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智能一体化充电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7079.5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5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军田;左安太;胡勇;管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13/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智能 一体化 充电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智能一体化充电机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在充电设施方面的研究已经展开,目前主要存在充电和换电两种方式,充电方式局限于大型的充电站建设,采用多台充电机的简单组合,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快速充电与正常充电的充电模式、充电参数的设置方面仍处于经验设置和摸索阶段,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绝缘、过充的报警和保护这些应用方面的研究则有待深入。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3月20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239210.2,实用新型名称为一体化智能充电系统),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8月5号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67988.2,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具有补偿充电的多功能一体化充电机),经分析,所公布的一体化充电机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为:
1.目前的充电机都是采用现场总线与后台通信,利用这种方式需要铺设大量的电缆,通信容易产生干扰,,很容易对充电机造成误操作,损坏充电机及电池,不仅成本高,而且铺设电缆需要浪费很多人力,因为铺设的电缆很长,出现故障时,不容易查出故障位置;
2.现有的充电机内没有设置合理的通风风道,造成充电机内的温度过高,充电机内充电机内在温度过高或过低很容易对充电机内的元器件造成损坏,影响充电机的寿命,为了延长充电机的寿命,保持充电机内温度湿度处于可控范围之内,由于充电模块和直流输出模块是负责给充电机充电的,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若不及时排除不仅影响充电模块和直流输出模块的寿命,而且还会影响充电机的充电效率;
3.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充电机和充电桩一体化是分开的,更没有涉及到一体化充电机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而且现有的监控系统仅仅能采集充电机的一个功率输出口的数据,并不能采集充电机的多个功率输出口的数据,更没有提出如何对多路功率输出口的数据进行处理;
4.目前的电动汽车充电桩都需要建立充电电站,而且目前电动汽车越来越多,一个城市内需要建多个充电电站,才能满足,但是建立充电电站不仅占地面积大,需要在特定地方建立,而且不能根据人们的需要移动,所以人们给充电汽车充电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只能到特定地方给电动汽车充电;
5.现有的一体化充电机在恶劣天气中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爆炸,充电机的爆炸对人员安全和正在充电的电动汽车都带来很大危险,不仅浪费成本,而且对国家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专利和论文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智能一体化充电机,它具有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及计费流程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一体化充电机装置,它包括恒温恒湿的充电机本体,所述充电机本体分为上下两层,充电机本体上层设置充电机的交流输入模块、直流输出模块、防雷状装置和监控总控模块,充电机本体下层设置充电模块;
交流输入模块,其通过电力线与配电系统连接,为充电机提供电量来源,交流输入模块还通过交流输入开关与所述电量计量模块连接;
充电模块,其依次通过所述模块交流开关、交流母线与电量计量模块连接,其还通过直流母线与输出监控模块连接,输出监控模块还与监控总控模块连接;
直流输出模块,其通过直流输出开关与所述输出监控模块连接;
防雷装置,其与所述交流母线连接;
所述充电模块采用功率智能组配及多路输出协调实现均流输出及自动均衡控制。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单相模块,各单相模块与输出监控模块连接,各单相模块之间互相通信;
所述单相模块包括前级的无桥APFC电路与LLC变换器,前级的无桥APFC电路与LLC变换器与控制器连接,实现各自的闭环反馈控制,前级的无桥APFC电路与LLC变换器通过辅助电源给自身提供电源,前级的无桥APFC电路还与LLC变换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为DSP控制器,各单相模块的DSP控制器通过CAN互相通信;
所述输出监控模块与DSP控制器通过485通信,与监控总控模块通过CAN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70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钾系亚熔盐溶晶液除杂和制备氧化铬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独立光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