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尾、双头单体打捞船船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6911.5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8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蒋昌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B63B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尾 单体 打捞 船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打捞船船型,具体涉及制作简便、稳性较好、提高推进效率的双尾、双头单体水面打捞船的船型。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工业经济影响,导致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增长,随着水草滋生蔓延使河道堵塞,阻碍水流、破坏水质、影响防汛,并且使水体缺氧,影响鱼类生存。在水生植物的打捞收集方面,现在普遍采取的方式是人工打捞及打捞专用船机械打捞,在机械打捞中,通常要使用打捞专用船,现有打捞专用船通常是传统单体船或者双体船结构,传统单体船的打捞船通常是在船首装有打捞装置及输送装置,在船体夹板中部设有收集箱,而双体船的打捞船通常在两个船体之间设有打捞装置、输送装置及收集箱,且双体船需要通过连接桥连接两个片体,对连接桥的要求较高,另外,这两种结构的打捞船的传统船型通常为圆舭线型,这种船型普遍存在加工工艺复杂、抗侧漂能力差的缺陷,加之传统打捞船多采用单桨,航向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制作简便、稳性较好、提高推进效率的双尾、双头单体打捞船船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尾、双头单体打捞船船型,包括船体,船体为双艏结构,两个艏部分开且二者之间形成纵流的钳形缺口,船体为单体结构,且具有两个尾部,船体的艏部及舯部的线型为折角线型,所述两个尾部均设有尾鳍,且所述尾部线型为隧道折角线型,船体的两个尾部均设有螺旋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船体的艏部采用直立艏柱。
所述安装螺旋桨的两个尾轴的中心线的间距L为船体宽度B的0.5~0.625倍。
所述船体的龙骨采用箱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船型采用双头单体,并且在两个艏部之间形成有纵流片头,纵流片头能够减小阻力及碰撞,用于集拢漂浮物,适合用于水面清洁作业;船体尾部设置双艉鳍,同时采用双桨推进,则有利于减小阻力,提高航向稳定性;船体的艏部及舯部线型采用折角线型,相比原传统的圆舭线型船型,可以简化船舶加工工艺,减少船体施工工时,节省成本,且便于批量建造;而尾部线型采用隧道折角线型,则便于布置较大的螺旋桨,提高推进效率;艏部采用直立艏柱,增加了水线长,有利于减小阻力;通过增大尾轴间距,增大回转力矩,使得船舶能够原地回转,提高操作灵活性;通过外置大尺寸箱型龙骨,增强了船舶抗侧漂能力,提高船舶的适航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头单体船型,相比于传统的单头单体船,稳性好,由于在双头之间设有纵流片头,适于水面清洁作业,且提高了推进效率,相比于传统的双头双体船,则制作简单,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轮廓图,图中BL为船底基线。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俯视图,图中CL为中纵剖线,L为尾轴间距。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视图,图中B为船体宽度。
其中:1、船体;2、艏部;3、钳形缺口;4、龙骨;5、尾鳍;6、螺旋桨;7、艏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船体1,船体1为双艏单体结构,两个艏部2分开且二者之间形成纵流的钳形缺口3,船体1的艏部2及舯部的线型为折角线型,且船体1具有两个尾部,所述两个尾部均设有尾鳍5,且所述尾部线型为隧道折角线型,船体1的两个尾部均设有螺旋桨6。
进一步地,见图1,船体1的艏部2采用直立艏柱7,由此增加水线长度,有利于减小阻力;见图2,船体1尾部用于安装螺旋桨6的两个尾轴的中心线的间距L为船体1宽度B的0.5~0.625倍,相对于传统的轴系间距为船体宽度的0.3倍的双桨船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船型采用大开档轴系间距,能产生较大的回转力矩,使得船舶可以原地回转,操作灵活;见图2,船体1的龙骨4采用大尺寸箱形结构,增强了船舶的抗侧漂能力,使得船舶能够适应就较大风浪作业,提高了船舶的适航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船型采用双头单体,并且在两个艏部之间形成有纵流片头,纵流片头能够减小阻力,用于集拢漂浮物,适合用于水面清洁作业;船体尾部设置双艉鳍,则有利于减小阻力,提高航向稳定性;船体1的艏部及舯部线型采用折角线型,可以大大简化船舶加工工艺,相比原传统的圆舭线型船型,船体施工工时可减少约25%,节省了成本,且便于批量建造;而尾部线型采用隧道折角线型,则便于布置较大的螺旋桨,提高推进效率。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6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染发用隔离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市电混合供电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