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3350.3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3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钱国强;刘慧军;刘志民;颜海棋;何合;吴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321301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前部 碰撞 吸能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舱车身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
背景技术
GB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及C-NCAP新车评估规程正面100%及正面40%偏置碰撞,两者分别从强制性法规及消费者购车参考方面对正面碰撞的乘员伤害做了相应规定。GB11551-2003从强制性法规的角度要求乘员头部、颈部、胸部、大腿、小腿对应伤害值满足要求,而乘员伤害程度除了与车身在正面碰撞过程中的车体碰撞波形(即车辆发生碰撞后安装在B柱等基本不变形区域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的数据)有关以外,还与前围变形有关;此外,还要求在碰撞后车门能在不借助额外工具的情况下正常打开,从而确保车辆在发生碰撞后能够顺利逃生。纵梁作为汽车前舱的吸能件,其作用为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纵梁变形吸收碰撞能量,避免乘员舱发生大变形,降低乘员伤害并增加乘员逃生空间。为了更好地减小前围及A柱的变形量,更好地增加乘员逃生空间,同类车型通常采用以下技术:1.增加A柱强度,减小A柱变形量;2.加强前围支撑,增加其抵御变形的能力;3.增加纵梁前、中部的吸能效率,降低纵梁后端变形量等等;然而,上述方法均不能很好的降低汽车碰撞的加速度,不能有效的满足各项指标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其目的是降低车身碰撞加速度,进而减小乘员各部位的伤害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所述的吸能盒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吸能盒上片体和吸能盒下片体,且所述的吸能盒上片体和吸能盒下片体均为U型结构,吸能盒上片体和吸能盒下片体配合形成一个主截面为八边形的柱体;所述的吸能盒的一端与前防撞梁连接,另一端与前防撞梁安装板连接。
所述的吸能盒上片体和吸能盒下片体的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压溃槽,且所述的若干个压溃槽在吸能盒的表面形成若干圈。
所述的压溃槽的深度为3-6mm,长度为8-16mm。
所述的吸能盒上片体和吸能盒下片体的料厚大于等于2mm,材料的屈服强度大于等于280MPa。
所述的吸能盒与前防撞梁和前防撞梁安装板之间均通过CO2保护焊焊接。
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通过将吸能盒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将吸能盒的主截面设置为八边形,分体式及八边形的吸能盒工艺性好,便于生产与安装;而且,在吸能盒的表面设置若干压溃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降低车身碰撞加速度,进而减小乘员各部位的伤害值;同时,该种吸能盒结构简单,焊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前防撞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2中,1:吸能盒上片体;2:吸能盒下片体;3:压溃槽;4:前防撞梁;5:前防撞梁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前防撞梁上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图2所示结构结合可知,该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吸能盒上片体1和吸能盒下片体2,且吸能盒上片体1和吸能盒下片体2均为U型结构,吸能盒上片体1和吸能盒下片体2配合形成一个主截面为八边形的柱体;所述的吸能盒的一端与前防撞梁4连接,另一端与前防撞梁安装板5连接。
吸能盒上片体1和吸能盒下片体2的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压溃槽3,且若干个压溃槽3在吸能盒的表面形成若干圈;压溃槽3的深度为3-6mm,长度为8-16mm;吸能盒上片体1和吸能盒下片体2的料厚大于等于2mm,材料的屈服强度大于等于280MPa;吸能盒与前防撞梁3和前防撞梁安装板5之间均通过CO2保护焊焊接。
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通过将吸能盒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将吸能盒的主截面设置为八边形,而且,在吸能盒的表面设置若干压溃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降低车身碰撞加速度,进而减小乘员各部位的伤害值;同时,该种吸能盒结构简单,焊装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3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机用绝缘纸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