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双横向摆臂悬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6587.2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史践;本·帕克;唐义生;梁子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20 | 分类号: | B60G3/20;B62D7/18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地址: | 224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横向 悬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悬挂系统的布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双横向摆臂悬挂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因其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而逐渐得到推广。但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普遍都是低速、低质、低价的,导致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期待很高而评价不高。
悬挂是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之间具有弹性连接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等有关装置的总和。悬架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汽车驶过不平路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根据导向机构的特点,汽车悬架可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大类,按结构特点又可细分为横臂式、纵臂式、斜臂式等。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悬挂,还没有使用双横摆臂式独立悬挂结构,该结构的悬挂目前仅在内燃机跑车和高档内燃机轿车上得以应用。
现有技术中,悬挂系统具有多种结构:前悬一般是麦弗逊式悬挂,后悬一般是整体式非独立悬挂,或者选用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挂。麦弗逊式悬挂是由滑动立柱和横摆臂组成,优点是增大了两轮之间的空间,便于发动机及其它部件的布置;缺点是因为麦弗逊结构过于简单,造成悬挂的刚度有限。由于麦弗逊悬挂只能靠下托臂和减震器支柱来承受强大的车轮冲击力,所以较易发生几何变形。这种变形体现到驾驶感受上,就是驾驶者会明显的感觉到车身稳定性较差。无论是转弯侧倾,还是刹车点头现象,都非常明显。整体式非独立悬挂和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挂,其优点是悬挂结构简单,传力可靠,后轮轮距、倾角不会改变,直线稳定性好;缺点是当一侧车轮跳动时,另一侧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会导致车身产生倾斜和震动,从而影响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平顺性问题,进而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双横向摆臂悬挂结构,包括前悬挂总成和后悬挂总成,所述前悬挂总成和后悬挂总成分别为两个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前悬挂总成包括前减震器和前摆臂总成,所述前摆臂总成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前上摆臂和前下摆臂;所述后悬挂总成包括后减震器和后摆臂总成,所述后摆臂总成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后上摆臂和的后下摆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纯电动汽车的双横向摆臂悬挂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上摆臂的一端与前上架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支架连接,前下摆臂的一端与前下架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支架连接,且所述前摆臂总成与桥架之间和前摆臂总成与转向节支架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缓冲器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纯电动汽车的双横向摆臂悬挂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后上摆臂的一端与后上架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支架连接,后下摆臂的一端与后下架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支架连接,且所述后摆臂总成与桥架之间和后摆臂总成与转向节支架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缓冲器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横向摆臂悬挂运用在纯电动汽车上,可以保证车辆在恶劣的行驶条件下既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作稳定性和通过性,同时使悬架和车轮的运动空间最小,车内空间最大,是轮胎的侧向滑移量最小,使用寿命最大,同时它安装方便,维修简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纯电动汽车的双横向摆臂悬挂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纯电动汽车的双横向摆臂悬挂结构前悬挂总成的局部细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图中,前悬挂总成100;前减震器101;前摆臂总成102;前上摆臂102a;前下摆臂102b;后悬挂总成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65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车空气独立悬架用摆臂
- 下一篇:单齿条的摆臂式液压阻尼控制的客车铰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