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甲板漏水口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0367.4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2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3/00 | 分类号: | B63B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李东来 |
地址: | 51038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甲板 漏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甲板漏水口使用的排水装置,特别是一种船舶甲板漏水口。
背景技术
出于防火、减振、隔热等原因,船舶舱室的地面都需要敷设一层较厚的甲板敷料。由于船舶自身结构、加工变形等原因,船舶舱室的表面往往并不平整,特别对于万吨级的大型油轮、散货船等船舶,其主甲板梁拱弧度和跨度都很大,舱室地面的高度甚至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使舱室敷设敷料后能够平整,需要对敷料拉水平,这必然导致甲板面敷设的敷料的厚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出于上述原因,甲板漏水口的敷设的敷料的厚度往往不可控制,会因为甲板弧度和平整情况而各不相同。而由于目前的船舶甲板漏水口的高度都是不可调节的,漏水口安装处敷料的厚度又不可控制,且出于甲板面浸水试验的需要,漏水口又必须在涂敷料之前安装好,因而难以做到敷料与漏水口高度一致,漏水口的高度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不是影响漏水口的使用,就是无法达到船东对美观性的要求。造成大量返工,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又影响了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给出一种排水口高度可调节适应敷料厚度的船舶甲板漏水口,以适应不同敷料厚度的需要,避免返工,节省人力、物力成本,并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船舶甲板漏水口,包括穿过甲板的筒状的本体,本体的外围与甲板焊接密封,本体的上端面为输水板,下端面为端板,出水管的底端设置与排水管相对接的法兰盘,出水管的顶端从端板的中部插入本体内,其顶端与通过连接件连接在输水板下方的防臭盖帽相对,防臭盖帽与出水管顶端之间留有排水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的本体分为上、下两段,下段本体的外围与甲板焊接密封,上段本体与下段本体相套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船舶甲板漏水口,其筒状本体被分为上、下两段,下段本体与甲板焊接密封,安装完下段本体后即可进行甲板面的浸水实验;而与下段本体相套接的上段本体可在甲板表面敷设敷料后,通过相对下段本体上下移动上段本体,可调节上、下段本体的插入的深度,从而调节上段本体的高度,使上段本体的高度与漏水口处的敷料厚度相适应后,再将上、下段本体焊接固定并密封。所述船舶甲板漏水口能根据敷料的厚度调整漏水口的高度,以适应不同敷料厚度的需要,船舶甲板漏水口的安装可一次到位,安装效率高,进度快;能够避免返工,从而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船舶甲板漏水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船舶甲板漏水口,如图1,包括穿过甲板1的筒状的本体2,筒状的本体2被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本体20和下段本体30,上段本体与下段本体相互套接。上段本体插入在下段本体内,由下段本体紧密的套接在其外(如图1),也可以下段本体插入在上段本体内,有上段本体紧密的套接在下段本体之外。上段本体20的上端面为输水板21,下段本体30的下端面为端板31,下段本体31的外围与甲板1焊接密封,出水管4从端板31的中部插入下段本体内,其底端设置与排水管相对接的法兰盘5,其顶端伸出在端板31的上方,上、下段本体套接构成的筒状本体的内部,防臭盖帽6与通过连接件5连接在输水板21下方,与出水管4的顶端相对,在防臭盖帽6与出水管4的顶端之间留有排水的间隙。
连接件5可直接为连杆,连杆的一端与输水板的中部固定,另一端与防臭盖帽固定。
连接件5还可包括分别固定在防臭盖帽上端和输水板下端的相互配合的螺栓51和螺母52,在固定螺母的一端还设置供螺栓旋入的凹槽段53,螺栓旋入整个螺母后还能向凹槽段内运动,通过正反向旋转螺旋或螺母可调节防臭盖帽的高度,以适应调整上、下段本体插入深度的需要,使防臭盖帽和出水管顶端之间始终保持适当的间隙。
输水板7可通过可拆卸的结构安装在上段本体的顶部,如通过螺纹与上段本体旋接,通过卡扣结构与上段本体卡接,或者上段本体20在顶端设置多个向筒内伸出的固定耳22,固定耳上设置螺纹孔,输水板边缘设置相对应的通孔,输水板置于固定耳上通过螺钉23旋接,如图1。当需要调节防臭盖帽的高度以保证防臭盖帽与出水管顶端之间的适当间隙时,可先拆下输水板,调整螺栓和螺母的旋进程度,调节连接件的整体长度后,再将输水板安装在上段本体上。其使防臭盖帽的高度调节更加方便,也更加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03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