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后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6643.3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昌平;庄立洪;吴文华;金年华;王国军;徐健;周影;王红娇;舒时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耐迪特汽摩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是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的车架与后轮架之间通常安装有一对减震器,在车子行驶过程中,通过该对减震器上车架与后轮架之间进行减震。这种减震器一般根据需求设置为70-90 公斤的承载能力。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或者承载一定物品后,减震器经常会超出最高负载,而减震器上活塞会受活塞杆的作用发生极限位置的牵拉,此时,活塞就会与缸体内壁发生碰撞,甚至有可能造成活塞与缸体内壁接触位置的受损,从而影响活塞的正常功能。活塞的受损情况,视活塞和缸体内壁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和力度而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保护活塞在极限位置时安全性工作的摩托车后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带油腔的缸体,缸体上开设有导通油腔内外的通孔,在油腔内设有活塞,活塞上连接有穿过通孔且延伸至油腔外的活塞杆,缸体上还套设有弹簧,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活塞杆和缸体连接,所述油腔内靠近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环绕油腔内壁设置的橡胶槽,该橡胶槽内安装有橡胶圈,该橡胶圈的内侧凸出于油腔内壁并形成凸出部,该凸出部凸出于油腔内壁的高度为1~5mm,所述活塞杆上与橡胶圈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供所述凸出部容纳的定位缺口。
优选设置为: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油腔内壁的高度为3mm。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包括相互贴合的活塞本体和缓冲块,缓冲块位于活塞本体和橡胶圈间的位置,所述定位缺口位于缓冲块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块和油腔内壁相互贴合并形成硬密封配合,缓冲块和油腔内壁间还设有密封圈。
优选设置为: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个。
再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本体和缓冲块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活塞受活塞杆牵拉,在油腔内朝向通孔方向运动,当活塞受牵拉处于极限位置时,活塞会与橡胶圈内侧的凸出部相抵碰,则由于橡胶圈具有弹性,因此对活塞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避免对活塞或油腔内壁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其中,根据实际应用后得到,凸出部凸出于油腔内壁的高度可以在1~5mm范围内进行调整,而优选高度为3mm。活塞本体和缓冲块可以一体设置,缓冲块可以为树脂材料制成,而且缓冲块上与油腔内壁相接处的部位设有密封圈,从而提高活塞的工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带油腔11的缸体1,缸体1上开设有导通油腔11内外的通孔12,油腔11为圆柱状结构,通孔12沿油腔11轴向布置。在油腔11内设有活塞2,活塞2上连接有穿过通孔12且延伸至油腔11外的活塞杆3,缸体1上还套设有弹簧4,弹簧4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活塞杆3和缸体1连接。在油腔11内靠近通孔12的内壁上设有环绕油腔11内壁设置的橡胶槽13,该橡胶槽13内安装有橡胶圈5,该橡胶圈5的内侧凸出于油腔11内壁并形成凸出部51,该凸出部51凸出于油腔11内壁的高度为3mm。活塞2包括相互贴合的活塞本体21和缓冲块22,活塞本体21和缓冲块22均固定于活塞杆3上,其中缓冲块22位于活塞本体21和橡胶圈5间的位置,而缓冲块22上与橡胶圈5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供凸出部51容纳的定位缺口221。
缓冲块22采用树脂材料制成,缓冲块22和油腔11内壁相互贴合并形成硬密封配合,缓冲块22和油腔11内壁间还设有密封圈6,而密封圈6的数量为两个,以便加强缓冲块22和油腔11内壁间的密封效果。当然,如果需要,活塞本体21和缓冲块22也可以采用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活塞2受活塞杆3牵拉,在油腔11内朝向通孔12方向运动,当活塞2受牵拉处于极限位置时,活塞2会与橡胶圈5内侧的凸出部51相抵碰,则由于橡胶圈5具有弹性,因此对活塞2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避免对活塞2或油腔11内壁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其中,根据实际应用后得到,凸出部51凸出于油腔11内壁的高度可以在1~5mm范围内进行调整,而优选高度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耐迪特汽摩配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耐迪特汽摩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6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