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具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0720.1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1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巍腾;王瑞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8 | 分类号: | B25J15/08;B25J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洁晶;陈亮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夹具构造,尤指利用气压作动以进行夹爪在一直线位移轨迹中作夹持与松放操作的夹具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夹具的种类及构造相当多,依照其驱动力的不同,会有电动、手动、油压、气压等多种方式;依照使用场合的不同,有大到比汽车还大的夹具,也有小到可以伸到人体肠胃中夹取物品的微夹具;而依照夹具的夹取方式,亦有夹爪由一圆周径向收缩夹取者,或夹爪交叉方式夹取者——构造种类相当多;本实用新型针对使用在绕线机进行线材夹移的夹具进行研发,其夹移的线材约仅不到0.1mm的直径,该线材用以缠绕在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中使用的的微型变压器(Transformer)线圈上,此种夹具极微小,长度不到5cm,而且不适油渍的工作环境,且仅作微小的寸动移距,而夹爪并需在直线位移轨迹中作夹持与松放操作,目前现有应用在绕线技术中,并未见有适合此项操作的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已知现行大型、油压、或由一圆周径向收缩夹取者、夹爪交叉方式夹取者或其它大移距的夹具等,并不适于使用在本实用新型所需的微小型且直线位移轨迹中作小移距的线材夹移作业中,故有研发创新此需求夹具的动机。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型且直线位移轨迹中作小移距夹持与松放的夹具构造。
依据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夹具构造,包括:一本体,其设有一形成第一边界及第二边界的内腔,并设有一第一流道及一镂空的位移区间;一动体,设于所述本体的内腔中并可于内腔活动位移,其将内腔分隔出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使一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第二边界与动体间;一第一夹爪,经该本体镂空的位移区间固设于动体上,并受动体连动;该第一夹爪包括一第一夹座;一第二夹爪,设于该本体上,包括一第二夹座。
依据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另一夹具构造,包括:一本体,其内部设有一端形成第一开口的内腔,并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一流道,本体设有一镂空的位移区间;一动体,设于所述本体的内腔中并可于内腔活动位移,其将内腔分隔出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使一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第二边界与动体间;一封盖,其设于所述本体的开口端,使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封盖与动体间;一第一夹爪,经该本体镂空的位移区间固设于动体上,并受动体连动;该第一夹爪包括一第一夹座;一第二夹爪,设于该本体上,包括一第二夹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的优点,由于将动体回复推动的回复力蓄积构件为弹性元件,其设于动体凹设的置纳室与封盖凹设的定位区间,故大幅节省腔室所需的空间,使整个本体可以相当微小即可执行直线位移轨迹中作小移距夹持与松放的功能;同时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的第一爪部及第二爪部皆可与第一载座或第二载座分离,以更换不同爪部或夹座形状的夹爪,故可大幅增加其可置换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构造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构造松放夹爪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构造夹持夹爪时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本体 11 开口
12 内腔 121 第一边界
122 第一空间 123 第二空间
124 第二边界 13 第一流道
14 位移区间 2 接头
3 动体 31 密封环
32 第二开口 33 置纳室
4 封盖 41 固定件
42 第二流道 42 第二流道
43 定位区 5 第一夹爪
51 第一载座 52 第一爪部
521 第一夹座 6 第二夹爪
61 第二载座 62 第二爪部
621 第二夹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构造包括:
一本体1,其内部设有一端形成第一开口11的内腔12,并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11的另一端第一边界121设有一第一流道13,并自该第一流道13外接螺设一接头2;本体1下方设有一镂空的位移区间14;
一动体3,设于所述本体1的内腔12中并可于内腔12活动位移,其与内腔12间设有密封环31,并将内腔12分隔出一第一空间122及一第二空间123;动体3位于所述第二空间122的一侧凹设出一端形成第二开口32的置纳室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07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