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充气车辆内胎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8444.0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3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谢天正;谢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天正 |
主分类号: | B60C7/10 | 分类号: | B60C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曹州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车辆 内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充气车辆内胎,属于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和汽车等车辆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其所用车轮均由车轴、轮圈、轮毂、外车胎和内车胎组成,而车轮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就是内车胎,原因是车胎是靠内车胎充气将外车胎充起,在行驶中发挥抓地和减震缓冲的作用。由于内车胎中所充气体需要一个密闭的空间,稍有破漏,车辆就无法行驶,否则,车轮的结构就会将外车胎碾坏,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由于目前各种车辆的保有量较大,公知的免充气轮胎又是将轮胎全部更新,对公知的车辆无法改进,如何设计一种可以不用充气的车辆内胎,在公知车轮轮毂上打几个孔安装上免充气车辆内胎,即可使市售车辆的外胎发挥正常功能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发明一种利用内胎撑条的弹性,间隔排列在内胎底座两侧面,与内胎底座一起充当公知车辆内车胎功能的免充气车辆内胎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公知内胎损坏后给人们出行造成极大不便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充气车辆内胎,该免充气车辆内胎利用内胎撑条的弹性,间隔排列在内胎底座两侧面,与内胎底座一起充当公知车辆内车胎功能,从而达到克服公知内车胎损坏后给人们出行造成极大不便难题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免充气车辆内胎由内胎底座1、内胎撑条2、撑条体3、撑条头4、底座体5、内胎固定螺栓6、底座垂直撑板7、底座撑条头腔8、撑条体尖9、撑条体底10、撑条头颈11、撑条头球12、头腔卡槽13、撑条头入孔14、头腔卡槽外口15、撑条头入孔外口16、头腔卡槽内口17、撑条头入孔内口18、撑条头球容纳腔底19、撑条头球容纳腔20、撑条头球容纳腔顶21、撑条头球容纳腔壁22组成,其特征在于:内胎底座1为免充气车辆内胎的基底支架,铝质、不锈钢质或钛镁合金、优选铝质,弧形,与车轮轮毂的外表面相吻合,包括底座体5、内胎固定螺栓6、底座垂直撑板7和底座撑条头腔8四部分。内胎撑条2弹簧钢质地,有弹性,弧形,包括撑条体3和撑条头4两部分,相邻两内胎撑条2之间间隔1-2厘米排列在内胎底座1两侧面。内胎底座1和内胎撑条2通过底座撑条头腔8和撑条头4构成的嵌合结构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底座体5横截面近长方形,上面与左右两侧面平,下面向内平滑凹入,凹入最深为2毫米,以便与轮毂的外表面的凸出面相吻合,使内胎能够通过内胎固定螺栓6牢固地固定在轮毂的外表面上。底座体5弧形边缘长度为10-30厘米,宽度为2-10厘米,两侧面的厚度皆为为1-5厘米,上下面中间的厚度为0.8-4.8厘米,略短于侧面的厚度。
所述的底座垂直撑板7位于底座体5上面正中,铝质、不锈钢质或钛镁合金、优选铝质,扇面形,厚度为2-10毫米,外弧面游离,内弧面即为底座垂直撑板7与底座体5上面的连接部分,两边缘为平面形,横截面为长方形,长度为3-15厘米,宽度为底座垂直撑板7的厚度,即2-10毫米。
所述的内胎固定螺栓6是底座体5下面四个角处向内凸出的四个螺栓,直径为2-5毫米,长度为2-5厘米;螺栓的螺杆上面有螺纹,可供螺帽旋到与下面紧密接触的位置。
所述的底座撑条头腔8是底座体5侧面向内凹入供撑条头4插入的空腔,由头腔卡槽13、撑条头入孔14、头腔卡槽外口15、撑条头入孔外口16、头腔卡槽内口17、撑条头入孔内口18、撑条头球容纳腔底19、撑条头球容纳腔20、撑条头球容纳腔顶21、撑条头球容纳腔壁22组成。头腔卡槽13是嵌合撑条头颈11的空间,长方体形,长2-10毫米、宽1-5毫米、高2-10毫米,为头腔卡槽外口15,里面的开口为头腔卡槽内口17,可卡住撑条头球12,使之不能从底座撑条头腔8中脱出。撑条头入孔14是撑条头4进入撑条头球容纳腔20的通道,圆筒形,直径为2-10毫米,长度为2-10毫米,外面的开口为撑条头入孔外口16,里面的开口为撑条头入孔内口18。撑条头球容纳腔20由撑条头球容纳腔底19、撑条头球容纳腔顶21、撑条头球容纳腔壁22、头腔卡槽内口17和撑条头入孔内口18围成,是容纳撑条头球12的空间,深度为2-10毫米,宽度为2-10毫米,撑条头球容纳腔底19与撑条头球容纳腔顶21之间的距离为5-21毫米。
所述的撑条体3基部为撑条体底10,长方形,长1-5厘米,宽1-5厘米,通过撑条头4紧密连接在底座体5的两侧面;撑条体3上端为撑条体尖9,游离,底座体5两侧面的内胎撑条2在撑条体尖9平片处叠合,即两个内胎撑条2端部的弹片有3-5毫米的部分上下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天正,未经谢天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8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收性物品
- 下一篇:眼结膜囊冲洗术的接水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