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卸车货箱后门锁紧装置及自卸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0892.3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3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郑全;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73 | 分类号: | B60P1/2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董巍;徐丁峰 |
地址: | 710201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车 货箱 门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卸车货箱后门缩紧装置及自卸车。
目前自卸车货箱后门通过无动力源的拉杆或拉链来动作,当货箱举升至一定角度后打开门钩进行卸货。为防止货箱后门在运输途中自行开启而导致发生事故,大多自卸车还设置了手动开启的手动锁紧装置。
目前的自卸车,大多需要作业人员站到货箱侧面手动将手动锁紧装置的锁紧钩打开,然后再进行举升卸货,装载后再手动将手动锁紧装置的锁紧钩与后门锁紧。这种手动锁紧装置在操作时费时费力,而且很可能由于作业人员操作不当使手动锁紧装置未能可靠地锁住货箱后门,导致在卸货时存在货箱后门突然打开,货物从货箱中漏出的隐患。
因此,需要一种自卸车货箱后门缩紧装置及自卸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卸车货箱后门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用于对称地设置在货箱的底部的两侧;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固定座上,并且所述联动杆的两端延伸至两侧的所述固定座的外侧;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至少为一个,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联动杆位于两侧的所述固定座之间的部分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数量与所述传动杆的数量相同,用于固定在所述货箱的底部,并且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以驱动所述传动杆转动;推杆,所述推杆具有第一推柄和第二推柄,所述第一推柄固定在所述联动杆的两端,所述第二推柄与所述第一推柄铰接;锁钩,所述锁钩用于铰接在所述货箱的两侧,用于锁紧所述货箱的后门,所述锁钩与所述推杆的所述第二推柄铰接;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用于固定在所述货箱的底部,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杆为一个,固定在所述联动杆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传动杆为两个,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联动杆位于两侧的所述固定座之间的部分上。
优选地,在所述货箱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优选地,在所述货箱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气室、气缸以及油缸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气缸以及油缸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卸车,所述自卸车具有上述的自卸车货箱后门锁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卸车货箱后门锁紧装置,采用自动控制的机构体系,操作方便、安全,节省了人力,有助于提高自卸车的卸货效率,并且还避免了货物从自卸车的货箱中泄露。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卸车货厢后门锁紧装置的主视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卸车货厢后门锁紧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卸车货厢后门锁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驱动本实用新型的自卸车货厢后门锁紧装置的气路连接图。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0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