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车辆部分之间具有接合装置的铰接式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2977.0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3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R·阿伦茨;J·H·迪克;U·博托夫;J·卡尔塞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虎伯拉铰接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D1/50 | 分类号: | B60D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万柳军,吴鹏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部分 之间 具有 接合 装置 铰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辆部分之间具有接合装置的铰接式车辆,其中所述接合装置包括能相对于彼此旋转的两个接合部段,并且其中所述接合装置包括(阻尼)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更具体地,由道路运输已知这样一种具有车辆接合装置的铰接式车辆作为所谓的铰接式客车,所述车辆接合装置具有用于在行驶期间缓冲由车辆接合装置连接的两个车辆部分的运动的缓冲装置。车辆接合装置由此包括通过轴承连接的两个接合部段,这允许这种铰接式车辆弯曲以便绕弯行驶。接合部段之一经由金属橡胶轴承连接到一个车辆部分,以便允许纵倾或程度小的侧倾(横摇,rolling)运动。
这种车辆包括缓冲装置。缓冲装置本身通常包括在车辆的或车辆接合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的两侧配置在车辆接合装置上的两个活塞缸缓冲器。因此,以分别可旋转的方式,活塞配置在一个接合部段上且缸配置在另一个接合部段上。更具体地,当该铰接式车辆为所谓的顶推/推进式车辆时,设置有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尤其根据转向角、两个车辆部分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和行驶速度来调节车辆接合装置的刚度。这是因为,在顶推式车辆中,被驱动的是铰接式车辆的最后面的轴。在所谓的牵引式客车中,通过前车辆部分的最后面的轴进行驱动,后部分仅像挂车一样被牵引。在这种牵引式车辆中,不需要此类用于控制接合装置的复杂系统。顶推式车辆使用非常广泛;在这方面,包括用于接合装置的缓冲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接合装置已证明它们的价值。
然而,活塞缸缓冲器比较庞大。由于它们的尺寸,目前使用的此类活塞缸缓冲器也很重。在制造铰接式客车时,总是希望减轻它们的重量以便节省燃料,以及在必要时增大有效负载量,或至少保持有效负载量不变,这尤其是因为现代客车的重量由于诸如斜梯或空调装置之类的附加组件而不断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根本目的因此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个活塞缸缓冲器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缓冲特性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活塞缸缓冲器相同,但具有较小的结构体积和减轻的重量。
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结合前序部分的特征来解决。所述缓冲装置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在接合部段相对于彼此的任何角位置,作用在接合装置上的缓冲力矩/转矩在旋转方向反转时在正旋转方向和负旋转方向上基本相同。应指出的是,两个接合部段之间的活塞缸缓冲器在接合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的各侧配置在接合部段上。当两个接合部段相对于彼此旋转时,在两个弯曲的接合部段之间,一个活塞缸缓冲器位于外侧,一个活塞缸缓冲器位于内侧,其中该例如右活塞缸缓冲器缩短,而例如左活塞缸缓冲器伸长。已证明,右活塞缸缓冲器,即缩短的活塞缸缓冲器,与位于车辆接合装置的外侧的左活塞缸缓冲器产生完全不同的缓冲力矩曲线,因为所产生的缓冲力矩根据各部段相对于彼此的角位置并按照变化的杠杆臂和相应活塞缸缓冲器的活塞上的相应有效表面积而改变。杠杆臂是活塞缸缓冲器与接合部段的连接点和旋转轴承的中心点即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该距离由于连接点在围绕旋转轴线的圆形路径上的运动而是可变的。
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教导,即,缓冲装置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在接合部段相对于彼此的任何角位置,作用在接合装置上的缓冲力矩在旋转方向反转时在正旋转方向和负旋转方向上相同或基本相同,这实现了在旋转方向反转时两个活塞缸缓冲器总体上施加相同的力矩。顺便说一下,该行为还对车辆动力学特性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因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缓冲装置中,缓冲力矩曲线中会产生跳跃,这导致车辆部分的突然运动,该突然运动只能通过复杂的控制系统来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虎伯拉铰接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虎伯拉铰接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29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光率试验方法以及测试系统
- 下一篇:角位移角度监测问题索载荷递进式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