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气囊的适应性气体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1337.8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7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马茨·约翰松;托比亚斯·阿德鲁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胡冰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囊 适应性 气体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地涉及用于对气囊充气的适应性气体发生器,该气囊一般地安装在车辆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包括压缩气体腔的适应性设备,例如,文献WO2009090356。所公开的发生器包括用不同盖子封闭的两个压缩气体腔,两个腔之间附接有扩散腔。在扩散腔内部,布置有两个烟火式设备以打开盖子,或慢或快地释放存储在发生器里的气体,提供给发生器一种适应性功能。该设备难以组装、体积庞大,因此难以应用于小直径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许多复杂的部件,因此制造昂贵。此外,当烟火式设备启动后,盖子的支撑体被撤去时,气体腔内剩余气体的压力打开盖子。因此,取决于当第二烟火式设备点火时气体腔内的剩余压力,尚未打开的盖子可以或慢或快地打开,这可能引起性能上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现有技术的上述弊端提供解决方案,特别地,提出一种适应性发生器,该适应性发生器成本更低,操作简单、耐用且可重复,而没有许多复杂的内部部件。
为此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包括:
—至少一个压缩气体腔,
—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布置为用于打开所述压缩气体腔,
—扩散腔,所述扩散腔包括连通表面,该连通表面布置为用于能够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压缩气体腔的气体朝气囊扩散,
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还包括阻塞器,该阻塞器在扩散腔外部,该阻塞器包括第二致动器,
所述阻塞器布置为锁定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处,所述阻塞器与所述连通表面配合,限定了第一扩散表面,
第二致动器布置用于将阻塞器解锁,以允许阻塞器进入第二位置,在该位置处,阻塞器与连通表面配合,限定比第一扩散表面面积更大的第二扩散表面面积。
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腔被单个致动器打开,并且阻塞器是不同的且定位在扩散腔的外部,这使得气体发生器:
—可以使用相同设计的非适应性气体发生器的半标准(quasi-totality)部件,其使得这种适应性气体发生器的开发、制造和组装成本降低,
—操作比目前现有技术提出的气体发生器的操作更可重复,为了应用发生器的适应性功能,忽略气体发生器内部的压力条件。
将阻塞器定位于扩散腔的外部释放了发生器内部的空间,发生器因而可以被设置为具有更小的直径。此外,扩散腔外部的阻塞器将位于低压区,这避免了必须针对强压来提供抵抗力给阻塞器。最后,随着阻塞器在其位移过程中释放至少连通表面的一部分,朝着气囊扩散的气流促成阻塞器的移动变的容易。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扩散表面面积等于连通表面面积。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扩散表面面积小于连通表面面积。
根据一个实施例,气体发生器包括第二压缩气体腔,扩散腔布置于两个压缩气体腔之间,第一致动器布置为用于打开两个压缩气体腔。
有利的是,该实施例能够使气体发生器具有适应性,在两个压缩气体腔中存储气体总体,当期望存储至少两种反应气体,而只有一个致动器用于打开气体腔时,这很有利。此外,由于阻塞器布置为用于部分地阻塞第一位置处的连通表面,这能够改进扩散腔中反应气体的混合,并因而改善混合物的点燃。有利的是,在这种实施例中,第一气体腔储备容纳至少一种氧化性气体(其可以为氧气),第二气体腔容纳至少一种还原性气体(其可以是氢气)。
根据一个实施例,阻塞器包括偏转器,该偏转器布置为用于:
—当阻塞器在第一位置时,该偏转器部分地覆盖连通表面,以及
—当阻塞器通过变形过渡到第二位置时,偏转器从连通表面移开,
阻塞器用具有预定极限强度(ultimate strength)的材料制成,并且被布置为使得阻塞器在该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张力不超过用于制成阻塞器的材料的极限强度。
有利的是,该实施例避免了在阻塞器从第一位置过渡到第二位置时弹射碎片从阻塞器进入到气囊中的任何风险,该弹射可能破坏气囊(要求加强气囊),或者甚至伤害车辆的乘员。而且,偏转器允许通过连通表面扩散的气体偏向,因而降低发生器朝安全气囊的侵袭,并且通过将气体朝着对展开有利的优选方向偏向,改善安全气囊的展开动力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1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