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菜机器人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66721.X 申请日: 2013-08-21
公开(公告)号: CN103440602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1
发明(设计)人: 周建军;陈耀;方珂汇;葛天旻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G06Q50/12 分类号: G06Q50/12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杜军
地址: 310018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点菜 机器人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服务机器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点菜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餐厅点菜模式大多以人工记录为主,先由服务员呈递菜单给客户,客户根据自己口味选餐,然后口头报给服务员,服务员再记录客户点餐信息,最后报给前台备餐。这种流程即繁琐又低效,纸质菜单经年累月会携带大量病菌,而且还会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客户也会失去对等餐的耐心。

公开号CN 102059700A公布了一种迎宾机器人,该机器人主要功能局限于带路,但不能实现其他如点餐、定位等功能。公开号CN 101450260公开了一种具有语音播放、助残功能的机器人,但该机器人的人机交互能力不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点菜机器人系统。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包括点菜机器人主体、触摸屏、单据出入口、语音输入模块、语音输出模块、可调支架、视觉识别传感器、轮式底盘、无线通信模块、前全向轮、红外传感带、左全向轮、右全向轮、循迹发射接收传感器、红外对准仪和电源充电端子。

无线通信模块、单据出入口、语音输入模块、语音输出模块和视觉识别传感器均设置在点菜机器人主体头部,其中语音输入模块和语音输出模块完成与客户的交流,视觉识别传感器用于识别新老客户,无线通信模块将客户所点的菜单发送至数据库。

可调支架和触摸屏设置在点菜机器人主体身部,其中可调支架用于调节触摸屏高度。

轮式底盘构成点菜机器人主体身部腿部,在机器人主体身部腿部周围还布置有用于感知障碍物的红外传感带。

前全向轮、左全向轮和右全向轮均匀分布在轮式底盘下部,轮式底盘下部中央设有循迹发射接收传感器,轮式底盘的边缘设有红外对准仪和电源充电端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机器人自带ID识别功能,能识别新老客户,并能根据以往消费记录合理向客户推荐今日菜谱;并且,操作系统支持开源程序开发,能够轻松移植各种开发人员所编写的新软件程序。本发明旨在省略点餐过程的中间环节,节约人力成本,并避免因繁琐的中间过程而导致的卫生二次污染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点菜模式,增加了客户之间的互动性、客户与酒店之间的透明性以及餐饮行业的新颖趣味性,为酒店增加了个性化的服务,也为前来就餐的客户提供了流行因素,同时节约了人力成本,这将会为餐饮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点菜机器人正视图;

图2为轮式底盘仰视图;

图3为系统模块组成图;

图4为餐厅路径规划例图;

图中:1.触摸屏;2.发票及单据出入口;3.语音输入模块;4.语音输出模块;5.可调支架;6.视觉识别传感器;7.轮式底盘;8.无线通信模块;9.前全向轮;10.红外传感带;11.左全向轮;12.右全向轮;13.循迹发射接收传感器;14.红外对准仪;15.电源充电端子;16.桌牌号;17.定位二维码;18.隔板;19.餐桌及座椅;20.循迹路线;21.处于空闲状态的机器人;22.交流电源端子;23.待工作区域;24.客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机器人采用轮式底座7、三全向轮复合驱动及联合控制行进方向,能够精确运动到指定位置;机器人底座安装循迹传感器13,使机器人按照预先规划的路线高效行进,并且安装由多个红外传感器组成的红外传感带10,当遇到障碍或行人时能够暂停行进;人际交互界面包括触摸屏1和语音对话模块(由语音输入模块3和语音输出模块4组成),并能够选择多国语言,能够畅通无阻的与客户交流与反馈,并记录客户对饭菜的特殊要求。本发明力图将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增加餐厅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让客户在享受味觉盛宴的同时,能够获得视觉与听觉的美观回馈。该系统结构清晰,功能丰富,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提高酒店或餐厅的知名度,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回报。

以下将按照功能模块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结构:

机器人包括轮式机器人主体模块、人机交互界面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循迹与避障系统模块、运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源与自动充电模块,能实现路径循迹、ID识别、语音对话、自主避障、自动返回充电等技术功能。另外,本发明的操作系统软件采用开源编程环境,因此可以进行软件移植及功能扩展,例如远程订单、网上订餐、快捷支付买单等流行功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7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