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5519.5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4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冲;文东国;王波;胡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径卫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疲劳 驾驶 预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步骤A.获取初始图像,提取特征,建立模型,开始计时;步骤B.获取图像;步骤C.符合预设面部特征判定条件,当前特征与特征模型对比判断不是同一驾驶员时,则将重新建立面部特征模型和疲劳特征模型,重新开始计时,进入步骤B,当前特征与特征模型对比判断为同一驾驶员或不符合预设面部特征判定条件,进入步骤D;步骤D.提取当前疲劳特征,根据当前疲劳特征与疲劳特征模型,当判断结果为疲劳驾驶,发出报警信息;计时到达预设计时时间,发出报警信息。其优点在于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综合判定,更有效、更可靠地对疲劳驾驶进行预警,从而保证车辆行驶状态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车辆安全驾驶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尤其是长途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或长时间驾车,很容易产生疲劳,而在疲劳状态下,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视力下降,致使注意力分散,视野逐渐变窄;思维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判断迟缓,动作僵硬,节律失调;自我控制能力减退,致使易于激动,心情急躁或开快车等。此时若继续驾车,则属于危险驾驶。
简单的统计车辆行驶时间的方法存在如下弊端:首先由于个体差异,相同连续开车时间,对于不同个体,疲劳度是不同的;其次虽然车辆在行驶,但是中间存在更换驾驶员的可能性,如果系统不能判定是否更换过驾驶员,而一味的统计车辆运行时间,则是不科学的。
简单的图像采集和识别:如公开号为CN1889136的发明专利申请,通过采集并识别驾驶员的眼部表情图像,来判断驾驶员是否闭眼,若闭眼则发出警报。但对驾驶员而言,若已进入闭眼睡眠状态才报警,肯定是为时已晚。仅仅通过识别眼睛的开闭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可靠性很低。
其它采用脑电、心跳等人体生物特征信号判断驾驶员疲劳程度的方法,存在需要驾驶员佩戴特定的装置导致使用不便,或者制造成本太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疲劳预警系统之安装佩戴不舒适,或对驾驶员疲劳判定不精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步骤A.获取驾驶员面部初始图像,提取初始图像的面部特征,建立面部特征模型,提取初始图像的疲劳特征,建立疲劳特征模型,开始计时;
步骤B.获取驾驶员面部当前图像;
步骤C.提取当前图像的当前面部特征,符合预设面部特征判定条件时,根据当前面部特征和面部特征模型判断是否为同一驾驶员,判断为不是同一驾驶员时,根据当前面部特征重新建立面部特征模型,并提取当前图像的当前疲劳特征将疲劳特征模型重建,重新开始计时,进入步骤B,判断为同一驾驶员或不符合预设面部特征判定条件时,根据当前面部特征更新面部特征模型,进入步骤D;
步骤D.提取当前图像的当前疲劳特征,根据当前疲劳特征与疲劳特征模型,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当判断结果为疲劳驾驶,发出报警信息;
计时到达预设计时时间,发出报警信息。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疲劳驾驶预警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步骤C中的面部特征判定条件为车辆停止行驶超过预设停止时间。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疲劳驾驶预警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步骤C中的面部特征判定条件为提取当前面部特征时,未提取当前面部特征,重复步骤B,并判定符合预设条件。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疲劳驾驶预警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步骤C中的面部特征判定条件为无条件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径卫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径卫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55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鸡舍供暖装置
- 下一篇:侵扰检测装置和相应的侵扰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