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拉唑酮及其盐的合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91437.0 申请日: 2013-07-12
公开(公告)号: CN103360374A 公开(公告)日: 2013-10-23
发明(设计)人: 胡凡;王伸勇;邵长坤;李胜;王晓俊;胡隽恺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永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405/12 分类号: C07D405/12
代理公司: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周希良;徐关寿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维拉唑酮 及其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维拉唑酮及其盐的合成方法,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维拉唑酮化学名称为5-(4-(4-(5-氰基-3-吲哚基)丁基)-1-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英文名为5-(4-(4-(5-Cyanoindol-3-yl)butyl)-1-piperazinyl)-2-benzofurancarb oxamide,化学结构式为:

维拉唑酮盐的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HX取自盐酸、硫酸、氢溴酸、醋酸、酒石酸、马来酸、富马酸、草酸、柠檬酸、磷酸、三氟乙酸、甲酸、琥珀酸、扁桃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中的一种。

维拉唑酮及其盐是由Clinical Data公司开发的抗抑郁新药,用于治疗成年人抑郁症。该药与临床现有的抗抑郁药物相比具有起效快,对患者没有性功能障碍的副作用等特点。

现有技术中有关合成维拉唑酮及其盐的文献有很多,主要以下几类:

一、如Timo Heinrich,Rolf Gericke等人的(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in a Class of Indolebutylpiperazines as Dual5-HT1A Receptor Agonists and A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4,47(19):4684–4692);Pier Giovanni Baraldi,Romeo Romagnoli等人的(Synthe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New Benzoheterocyclic Derivatives of Distamycin A,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0,43(14):2675–2684);PCT国际专利(公开号:WO2007003961)中公开了一种合成维拉唑酮的方法。该合成路线如下:

该方法虽然制得了维拉唑酮,但该合成方法中使用了昂贵的2-氯-1-甲基吡啶碘化物试剂,导致反应成本较高,而且该试剂对人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及致敏作用,此外该合成方法的反应时间长,步骤多,最终产品收率低,仅为27%左右。

二、又如PCT国际专利(公开号:WO2006/114202)和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163698A)中公开了以3-(4-羟基丁基)吲哚-5-甲腈和3-(4-氧代丁基)吲哚-5-甲腈为中间体合成维拉唑酮的方法。合成路线如下:

该方法是以3-(4-羟基丁基)吲哚-5-甲腈为原料,经氧化合成3-(4-氯代丁基)-5-氰基吲哚,再与5-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反应,经氰基硼氢化钠还原氨化得维拉唑酮,最后经酸化成盐及精制,合成得盐酸维拉唑酮。然而该路线采用毒性大、价格昂贵的氰基硼氢化钠作为选择性还原剂,且中间体3-(4-氯代丁基)-5-氰基吲哚经氧化合成,需经柱层析纯化,反应时间长,降低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成本,因此该合成方法只适合进行小规模的实验,不适合用于盐酸维拉唑酮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产品收率和纯度高,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维拉唑酮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维拉唑酮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氮气保护下,将原料5-氟-2-羟基苯甲醛溶于溶剂,搅拌下加入缚酸剂,再搅拌8~12分钟后加入溴乙酰胺,在室温的条件下搅拌4~8小时至TLC检测反应完全,然后抽滤,浓缩滤液得式(Ⅰ)化合物即5-氟苯并呋喃-2-甲酰胺。

S2、氮气保护下,将哌嗪、碱与步骤S1中制得的式(Ⅰ)化合物溶于溶剂,加热至100~140℃进行搅拌4~8小时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将反应液用有机溶剂稀释,然后水洗分离得有机相,有机相干燥、抽滤、浓缩得粗品,将粗品溶于酸中,用萃取溶剂除杂得水相,水相用碱性物质调节溶液pH至7.5~8.5,搅拌后抽滤,滤饼水洗烘干得式(Ⅱ)化合物即5-(哌嗪-1-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永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永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1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