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肠道病毒71型的VP2抗原的中和表位多肽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1205.5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9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程通;徐龙发;杨立生;陈毅歆;杜海莲;张军;夏宁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7/08 | 分类号: | C07K7/08;C07K14/085;C12N15/41;C12N15/70;C12N1/21;C07K19/00;A61K39/125;A61P31/14;C12N5/20;C07K16/10;A61K39/42;G01N33/68;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海罗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肠道病毒 71 vp2 抗原 中和 多肽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生物学领域,涉及一种肠道病毒71型的VP2抗原的中和表位多肽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以下简称CA16),肠道病毒71型(以下简称EV71)最早是在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获得,但一直到1974年EV71才被鉴定并命名。此后EV71与CA16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EV71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自病毒发现以来在全世界已至少造成十多次爆发流行,波及到美洲、欧洲、澳洲和亚洲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80%有手足口病和中枢神经症状。其中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
我国大陆地区自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首次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以来,全国很多地区均有报道。2008年3月在安徽阜阳地区流行的也是EV71。由于疫情的严重性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卫生部已经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并紧急成立了防控组。
EV71病毒颗粒大致呈球形,为正二十面体结构,无包膜和突起,直径约27nm,其蛋白外壳由结构蛋白VP1、VP2、VP3和VP4构成,抗原决定因子基本上位于暴露在病毒颗粒表面的VP1、VP2、VP3上,VP4序列高度保守,包裹在衣壳内部。
近年来,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开发针对手足口病的快速诊断试剂与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性药物(例如疫苗)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创造性的劳动,例如利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到的EV71不同的代表株免疫小鼠,进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已制备出790株杂交瘤细胞株,其均能够产生对EV71有特异性反应的单抗(单克隆抗体)。本发明人进一步利用基于ELISPOT的EV71高通量中和实验方法对上述单抗的中和活性进行鉴定,发现有2株单抗对部分目前所用的EV71各代表株均有中和活性,说明EV71病毒可能存在高保守性的中和位点,这为EV71的中和表位鉴定提供了突破口,具有制备抗EV71抗体或疫苗的潜力。由此提供了下述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多肽,其氨基酸序列如下面的SEQ IDNO:1-8中任一序列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学;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1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