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成型工序胎面压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1337.1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王祖省;毕小兰;万建荣;荆涛;丛洋;张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28 | 分类号: | B29D30/28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鲍光明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成型 工序 胎面压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成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轮胎成型工序胎面压辊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轮胎的胎面好比皮鞋的鞋底,是直接与地面接触的重点部件。胎面压合技术犹如是把涂好胶水的鞋底结实的压合在鞋子上,是确保轮胎胎面坚实、耐用的关键技术。
目前的胎面压合技术采用的压合辊为窄边压辊,依靠压辊的轴向移动和轮胎的转动来完成胎面的整个压合过程。这种压合因压辊较窄,所以在压合胎面中间时,胎面边部(胎肩部位)因无作用力,会出现翘起现象,并且等压辊压合至此部位(胎肩)时,需增加压合压力和压合时间才能确保压合质量,从而出现压合过度和时间浪费的弊端。在压辊轴向移动过程中,因压辊窄、压力大且轴向移动慢,所以对胎面会产生一定的轴向赶压,导致胎面胶料存在向胎肩部位集中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轮胎成型工序胎面压辊装置,提高胎面的压合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胎胚胎肩的压合质量。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轮胎成型工序胎面压辊装置,设有后压辊,其特征是,后压辊的辊轴与气缸的伸缩杆相连接,气缸的缸体经支架固定在后压小车上,后压小车安装在后压滑道上,后压小车上经固定支架安装有另一个气缸,另一个气缸的气缸活塞杆经固定架与预压辊轴相连,预压辊轴上套装有两个预压辊。
本发明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预压辊的外轮廓与所压胎面的外轮廓相吻合。气缸活塞杆向下倾斜,其延长线通过胎胚圆心。预压辊轴两端经轴承安装在固定架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提高胎面的压合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胎胚胎肩的压合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预压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后压辊, 2.预压辊,3.轴承,4.固定架,5.气缸活塞杆,6.固定支架,7.气缸,8.固定支架,9.后压小车,10.后压滑道,11.气缸,1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设有后压辊1,后压辊1的辊轴与气缸11的伸缩杆相连接,气缸11的缸体经支架12固定在后压小车9上,后压小车9安装在后压滑道10上,后压小车9上经固定支架8安装有另一个气缸7,气缸7经固定支架6安装在固定支架8上,另一个气缸7的气缸活塞杆5经固定架4与预压辊轴相连,预压辊轴两端经轴承3安装在固定架4上,气缸活塞杆5向下倾斜,其延长线通过胎胚圆心。预压辊轴上套装有两个预压辊2,预压辊2轮廓尺寸需根据胎胚规格进行加工,预压辊2的外轮廓与所压胎面的外轮廓相吻合。后压滑道10固定于地面。后压小车9可以在后压滑道10上按设定程序长距离移动,预压辊2随气缸活塞杆5按所设定的程序进行短距离伸缩、施压。
胎面压合步骤启动后:
(1)后压小车9通过后压滑道10移动至胎面压合起始位,后压辊1在气缸11的供压下开始施压,并由压合起始位向压力变化位轴向运行。
(2)后压辊1压合至压力变化位后,预压辊2按程序设定由气缸7提供压力开始施压。后压辊1继续由压力变化位向胎肩结束位按程序轨迹进行压合。
(3)后压辊1赶压至胎肩结束位后,预压辊2在气缸7的带动下按程序设定收回,后压辊1继续赶压,直至边缘结束位,完成整个胎面压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1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