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宽的调整方法以及带宽调整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9898.7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4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讯;伍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911 | 分类号: | H04L12/91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宽 调整 方法 以及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宽的调整方法以及带宽调整控制器。
背景技术
带宽是传送模拟信号时的信号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即为保证某种发射信息传输的速率以及质量所需占用的频带宽度容许值。
在无线通信中,网络系统的信号传输所在的频带记为网络系统的信道,该信道所拥有的频率范围叫做信号的信道的带宽。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宽资源越来越稀缺,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带宽进行无线网络通信,网络系统的多个用户共用同一带宽资源分别进行网络通信。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带宽通信冲突,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现有技术一:基于载波检测避免冲突方案,具体的说是,网络系统中的童虎在发送信号之前先检测当前的信道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发起数据传输一进一步在一定的时长内占用该信道而实现信号传输,如果当前信道忙,则按照预定的规则随机回退一定的时间后,再重新监测信道。该技术方案目前主要应用在网络系统对免费频谱的应用。
现有技术二:长期占用信道,具体是用户一旦占有信道后,就在较长时间内占用该信道发送或者接收信号。该方案目前主要应用于蜂窝网络,而不适宜推广应用于免费频谱。
在进行本发明的研究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的缺陷:
现有技术对带宽应用的控制仅适用于在一个网络系统内多个用户信道的控制,而不适用于多个网络系统公用一个带宽的带宽应用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宽调整方法,应用该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个网络系统共用一带宽资源时,在多个网络系统之间的信道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带宽资源的应用效率,且保证各网络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带宽调整控制器,应用该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个网络系统共用一带宽资源时,在多个网络系统之间的信道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带宽资源的应用效率,且保证各网络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带宽调整控制器,应用该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个网络系统共用一带宽资源时,在多个网络系统之间的信道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带宽资源的应用效率,且保证各网络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宽的调整方法,所述调整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请求或者信道状态,调整所述第一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与所述保护带宽相邻的所述第二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确定所述第一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更新值、所述第二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更新值,以及所述保护带宽的带宽更新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网络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符合所述用户请求或者适应所述信道状态的要求;
分别向所述第一网络系统、第二网络系统发送所述第一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更新值、以及所述第二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更新值,
以供所述第一网络系统、第二网络系统分别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更新值、以及所述第二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更新值调整所述第一网络系统、第二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下,所述保护带宽的更新值还满足以下关系:
GBn,1l=g(BWn,1,BWn,2),
所述GBn,1l为所述保护带宽的带宽更新值,所述BWn,1为第一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更新值,所述BWn,2为第二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更新值,所述GBn,1l=g(BWn,1,BWn,2)为随所述BWn,1、BWn,2之任一增加而增加的函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下,所述第一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更新值、以及所述第二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更新值满足以下条件:
BWn,1=n*BWe,1=n'*BWe,1+BWnew,1l+BWnew,1r,BWn,2=k*BWe,2=k'*BWe,2+(k-k')*BWe,2;
所述BWe,1为:所述第一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基本带宽单元,
所述n'*BWe,1为:所述第一网络系统的信道的带宽原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98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