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有核珍珠成珠率和珍珠质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9276.9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8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童银洪;刘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珍珠 成珠率 质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有核珍珠成珠率和珍珠质量的方法,属水产养殖的珍珠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养殖有核珍珠须要在珍珠贝体内适合位置植入珠核和外套膜小片,并尽量使植入的外套膜小片的分泌珍珠质的一面与珠核紧密贴合。现在通用的植核手术方法是:用送核器和送片针将一个圆形珠核和一片外套膜小片先后植入珍珠贝内脏囊中,并尽量使外套膜小片分泌珍珠质的一面朝向珠核并与珠核紧密贴合。由于外套膜小片为柔软的组织,在植入过程中容易会发生卷折、移位,因此,无论哪种方法均无法保证植入的外套膜小片和珠核表面紧密贴合,所养殖的珍珠常有素珠和尾巴珠出现(形成素珠的原因是植入的外套膜小片发生移位,没有与珠核贴合,珠核表面没有珍珠层;尾巴珠形成原因是是外套膜小片发生巻折,小片细胞在增殖形成珍珠囊的过程中包裹了部分组织,珍珠囊分泌的珍珠层包裹珠核形成珍珠)。因此,在植核过程中如何保持外套膜小片与珠核紧密贴合是有效提高成珠率和珍珠质量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植核过程中可确保外套膜小片和珠核表面紧密贴合从而提高有核珍珠成珠率和珍珠质量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有核珍珠成珠率和珍珠质量的方法,是在珠核上开一条凹槽,然后将外套膜小片一端嵌入、固定在此凹槽中,并使其露出珠核表面部分的分泌珍珠质的一面与珠核表面紧贴,然后用送核器吸取珠核的与凹槽相对的位置,将珠核和小片一起植入珍珠贝内脏囊内核位位置。
本发明所述的提高有核珍珠成珠率和珍珠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珠核上开一条长1.5-2.5 mm,宽1.0-1.5mm,深1.5-2.5mm的凹槽;
(2)按传统方法制备外套膜小片,使外套膜小片为宽1.5-2.5mm、长3.0-5.0mm的长方形;
(3)将制备的外套膜小片一端插入珠核的凹槽中,并使其露出珠核表面部分的分泌珍珠质的一面与珠核表面紧贴;
(4)用送核器吸取珠核的与凹槽相对的位置,将珠核和外套膜小片一起植入珍珠贝内脏囊内核位位置,获得植核贝;
(5)将步骤(4)获得的植核贝吊养于海区养殖1-2年的时间,即可养殖出优质珍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将珠核和外套膜植入珍珠贝体内之前,即将外套膜小片嵌入、固定在珠核上,并使外套膜小片与珠核表面紧密贴合,在植入过程中外套膜小片与珠核间不易发上位移,而且小片不易发生巻折,可显著提高成珠率和减少尾巴珠的比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珠核与外套膜小片位置顶视图。
图2为本发明珠核与外套膜小片位置剖面图。
图1、图2中,1:珠核;2:凹槽;3:外套膜小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1
(1)在珠核1上开一条长1.5mm、宽1.0mm、深1.5mm的凹槽2;
(2)按传统方法制备外套膜小片3,使外套膜小片为宽1.5mm、长3.0mm的长方形;
(3)将制备的外套膜小片3一端插入珠核的凹槽2中,并使其露出珠核1表面部分的分泌珍珠质的一面与珠核1表面紧贴;
(4)用送核器吸取珠核的与凹槽相对的位置,将珠核1和外套膜小片2一起植入珍珠贝体内脏囊内核位位置,获得植核贝;
(5)将植核贝吊养于海区养殖1-2年的时间,即可养殖出优质珍珠。
实施例2
(1)在珠核上开一条长2.5 mm,宽1.5mm,深2.5mm的凹槽;
(2)按传统方法制备外套膜小片,使外套膜小片为宽2.5mm、长5.0mm的长方形;
(3)将制备的外套膜小片一端插入珠核的凹槽中,并使其露出珠核表面部分的分泌珍珠质的一面与珠核表面紧贴;
(4)用送核器吸取珠核的与凹槽相对的位置,将珠核和外套膜小片一起植入珍珠贝内脏囊内核位位置,获得植核贝;
(5)将获得的植核贝吊养于海区养殖1-2年的时间,即可养殖出优质珍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9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模具与模板的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