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流动控制成形原理的直齿轮精锻工艺及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4562.6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7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程;章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13/02;B21K1/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动 控制 成形 原理 齿轮 锻工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模数直齿轮的精锻成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流动控制成形原理的直齿轮精锻工艺及模具。
背景技术
小模数直齿轮的精锻成形,具有节材、节能、加工成本低、效率高等显著优势,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内在质量与表面质量,但是由于齿形(特别是上下角隅处)充填困难,需要较大的成形力,引起凹模型腔壁压强过大,导致凹模容易开裂,基于此,日本的K.Osakada等人提出了采用分流原理降低成形载荷;英国Birmingham大学的Tuncer C和Dean T.A.提出了用空心锻坯精锻直齿圆柱齿轮的浮动凹模原理;南昌大学的谭险峰、林治平和江雄心等利用浮动组合凹模分析了冲挤、镦挤、分流镦挤、带芯棒镦挤、调面镦挤和带毂件复合镦挤等成形方式;郑州机械所刘华等人利用液压装置实现浮动凹模双向墩挤坯料,获得所需的工件。这些利用分流原理和浮动凹模的齿轮精锻成形工艺和装置,或者成形后需要机加工去除多余材料,达不到精锻的目的,或者模具装置复杂,控制起来困难,失去了精锻成形高效、节能的特点,难于实现工业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流动控制成形原理的直齿轮精锻工艺及模具,通过控制坯料在模腔中的流动,使得整个成形过程中坯料始终有自由流动的空间,在较低载荷下能精锻出齿形充填完整的锻件,具有工序简单,材料利用率高,产品精度高,后续机加工少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流动控制成形原理的直齿轮精锻工艺,是将环形坯料1先锻成预锻件2,再把预锻件2锻成终锻件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采用带芯轴6的环形坯料1在闭式精锻模具中进行闭式精锻成形,在芯轴6的限制下使环形坯料1流向齿形凹模5的型腔,齿形凹模5在定位销钉9的作用下保持不动并对环形坯料1形成向上的摩擦力,促进预锻件2上角部齿形的充填;
第二步,将定位销钉9高度调低,使齿形凹模5仅仅依靠弹簧8支撑,利用上压块12将芯轴6压下,形成中心分流区13后,对预锻件2进行第二次精锻成形,成形的同时上压块12推着齿形凹模5同速下行,利用齿形凹模5对环形坯料1向下的摩擦力促进终锻件3下角部齿形的充填。
一种基于流动控制成形原理的直齿轮精锻模具,包括齿形上冲头4,齿形上冲头4的顶部和压力机滑块固定,齿形下冲头7的底部和下模板11固定,齿形凹模5通过其上的内齿与齿形上冲头4和齿形下冲头7上的外齿配合,齿形凹模5底部通过均布在下模板11上的弹簧8和定位销钉9与下模板11活动连接,芯轴6位于齿形下冲头7的中心孔中,芯轴6的下部和顶出杆10相连,顶出杆10固定在压力机的顶出机构上。
所述的齿形上冲头4,其中心部位加工出中心孔4a,其成形部分为齿形凸起4b,在和坯料接触的成形部分加工出倒角4c。
所述的齿形下冲头7,其中心部位加工出中心孔7a,其成形部分为齿形凸起7b,在和坯料接触的成形部分加工出倒角7c。
所述的齿形凹模5,其内部为内齿5a,外圆周加工成锥形5b。
所述的芯轴6,其上部采用直径小的第一圆柱体6a,中间为弧形过渡部分6b,下部采用直径大的第二圆柱体6c。
所述的上压头12,其中部设有向下凸起的圆柱体12a,外部为环形的凸起12b。
由于本发明通过控制坯料在模腔中的流动,使得整个成形过程中坯料始终有自由流动的空间,在较低载荷下能精锻出齿形充填完整的锻件,具有工序简单,材料利用率高,产品精度高,后续机加工少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步精锻成形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步精锻成形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齿形上冲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齿形下冲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齿形凹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芯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上压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一种基于流动控制成形原理的直齿轮精锻工艺,参照图1,是将环形坯料1先锻成预锻件2,再把预锻件2锻成终锻件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45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固化装箱系统
- 下一篇:作为钠通道阻断剂的喹唑啉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