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液注入装置、电解液注入方法、以及脱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2145.X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4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池内秀寿;五十岚昭;稻垣博资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力美电动车辆活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日本静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液 注入 装置 方法 以及 脱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收纳有极板群和电解液的电槽进行脱气的电解液注入装置、电解液注入方法、以及脱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池所具备的电槽内收纳有极板群和电解液,极板群由隔板、正极板、以及负极板构成。当向电槽注入电解液时,反复进行注液工序和脱气工序,在注液工序中,在大气压下向收纳有极板群的电槽内注入电解液的一部分,在脱气工序中,使含有电解液的电槽内减压之后,再次恢复到大气压(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脱气工序中通过使电槽内减压,从而能够使极板群、尤其整个隔板充分含浸电解液。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59485号公报
在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脱气工序中,为了使极板群、尤其隔板含浸电解液,不只是要将收纳有电槽的容器减压到预定压力,使减压前的容器内的压力与减压后的容器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达到预定值以上也很重要。于是,在脱气工序中的电槽内的减压中,减压时的大气压与减压后的容器内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被设定为预定值。此时,当减压时的大气压随着例如台风、低气压等气象变化而下降时,减压后的容器内的压力也相应地降低与减压时的大气压的下降量对应的量。另一方面,在用于容器内的减压的真空泵中,排气能力有限,所以当大气压大幅度下降时,容器内的压力与减压时的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达不到预定值。其结果,在电解液注入装置中的脱气工序无法正常进行,极板群含浸电解液不充分,电离性能变差。并且,在电解液注入装置中,还存在不能进行后面的处理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形成目标压力差的电解液注入装置、电解液注入方法、以及脱气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的电解液注入装置,具有:注液机构,向收纳有极板群的电槽中注入电解液,所述极板群具有隔着隔板进行层积或卷绕的正极板及负极板;和压力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电槽内的压力,所述压力控制机构具有:收纳部,收纳被注入了所述电解液的电槽;加压部,将所述收纳部内的压力加压到基准压力,该基准压力是比标准气压高的压力;以及减压部,将进行了所述加压的收纳部内的压力减压到比所述标准气压低的压力,从而在所述收纳部内产生相对于所述基准压力的预定压力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提供的脱气装置,具备:加压部,将收纳有电槽的收纳部内的压力加压到基准压力,该基准压力是比标准气压高的压力,所述电槽的内部具有极板群和电解液,所述极板群具有隔着隔板进行层积或卷绕的正极板及负极板;和减压部,将进行了所述加压的收纳部内的压力减压到比所述标准压力低的压力,从而在所述收纳部内产生相对于所述基准压力的预定压力差。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式提供的电解液注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收纳有极板群的电槽中注入电解液的步骤,所述极板群具有隔着隔板进行层积或卷绕的正极板及负极板;和控制所述电槽内的压力的步骤,其中,控制所述电槽内的压力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将收纳有被注入了所述电解液的电槽的收纳部内的压力加压到基准压力的步骤,该基准压力是比标准气压高的压力;以及在所述加压之后,将所述收纳部内的压力减压到比所述标准气压低的压力,从而在所述收纳部内产生相对于所述基准压力的预定压力差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解液注入装置所具备的注液机构的构成和作为注液对象的电槽的图。
图2是具有图1的注液机构的电解液注入装置所具备的压力控制机构的构成和作为脱气对象的电槽的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压力控制机构所具备的压力检测部的构成的图。
图4(a)~图4(d)是表示通过图2的压力控制机构进行的压力控制处理中的、各阀的驱动状态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通过图2的压力控制机构进行的压力控制处理中的、收纳部内的压力推移的时序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通过收纳部内的压力推移来表示图2的压力控制机构的作用的图。
图7是采用图2的压力控制机构进行的电解液注入方法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采用图2的压力控制机构进行的压力控制方法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力美电动车辆活力株式会社,未经朴力美电动车辆活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21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柱式隔离刀闸吊装防分装置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