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8077.3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5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樱井敦司;佐野和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控制电路 以及 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具备对二次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电路的自测试功能的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装置已被用作各种电子设备的电路的电压供给源。近年来,要求其输出高电压来用作汽车或电动工具的电源。因此,需要这样的电池装置,其将多个二次电池串联连接,由控制其充放电的多个级联连接的充放电控制电路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4示出现有的由串联连接的二次电池和控制该二次电池的级联连接的充放电控制电路构成的电池装置的框图。
现有的电池装置具备:多个级联连接的充放电控制电路401a~401n、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402a~402n、充电控制FET403、放电控制FET404、使充电控制端子CO与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子CTLC连接的电阻405a~405n、使放电控制端子DO与放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子CTLD连接的电阻406a~406n。
在现有的电池装置中,充放电控制电路401a~n利用充电控制端子CO和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子CTLC进行连接,利用放电控制端子DO和放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子CTLD进行连接,能够分别进行通信。这样,可串联连接多个充放电控制电路,所以能够控制输出高电压所需数量的串联连接的二次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7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电池装置中,电压检测电路的数量也与二次电池的数量相应地增加。因此,具有这样的缺点:在作为电池装置进行组装的状态下,测试各个电压检测电路的装置也变得复杂。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这样的问题而考虑的,提供不需要复杂的测试装置、具备自测试功能的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本发明的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采用以下这样的结构。
充放电控制电路构成为,设置自测试电路,该自测试电路对检测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电压的检测电路的功能进行测试,该自测试电路具备在连接二次电池的端子处设置的上拉/下拉电路、控制上拉/下拉电路的自测试控制电路,在测试结束后,向下一级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输出自测试开始信号。
另外,电池装置的特征是具备多个级联连接的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与该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可提供不需要复杂的测试装置的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的时序图。
图4是现有的电池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本实施方式的充放电控制电路10具备包含电流源和开关电路的上拉/下拉电路11a~11e、分压电路12a~12e、基准电压电路13a~13e、比较电路14a~14e、延迟电路15、CO控制电路16以及自测试控制电路17。另外,具备电源端子VDD、连接二次电池的端子VC1~VC5以及VSS、时钟信号输入端子CLKI、时钟信号输出端子CLKO、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O、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子CTLC、复位信号输入端子RSTI、复位信号输出端子RSTO、自测试状态信号输入端子CAI和自测试状态信号输出端子CAO。另外,虽未图示,但还具备过充电检测电路等。
分压电路12a~12e和基准电压电路13a~13e连接到端子VC1~VC5以及VSS。比较电路14a~14e对分压电路12a~12e输出的分压电压与基准电压电路13a~13e输出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延迟电路15使比较电路14a~14e的输出信号延迟规定的时间,向CO控制电路16输出。CO控制电路16输入向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子CTLC输入的下一级的充电控制信号,与延迟电路15的输出信号一起输出至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O。即,CO控制电路16具有作为自测试结果通信电路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精工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8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高炉钢壳变形产生微小煤气通道的测量装置
- 下一篇:打钢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