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6076.0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8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明;陈新;李万有;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车辆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且每年仍在快速增加,车辆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空调装置已成为衡量车辆功能是否齐全的标志之一。车辆的配置越来越高,相应的车内部件也越来越多,车内空间越来越宝贵,因此充分利用好车内空间的布置,并且能够满足法规以及车辆的技术要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布置影响车内空间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扩大车内空间,从而在满足了布置空间的基础上能够获取理想的驾驶室升温和降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在与从车头向车尾延伸的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依次设置的暖风箱、蒸发箱、鼓风机箱。
进一步的,所述鼓风机箱、蒸发箱、暖风箱设置在车身前围板与仪表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鼓风机箱的进风口处设有空气滤清器。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空调控制器、压缩机、冷凝器;其中
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过线束与所述鼓风机箱、所述蒸发箱、所述暖风箱连接;
所述压缩机,一端与所述蒸发箱内的蒸发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所述冷凝器,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箱内的蒸发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暖风箱内设有与通过热水管路与发动机连接的暖风芯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减小汽车在从车头延伸至车尾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在前围板与仪表板之间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布置,减少在第一方向的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车辆,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在与从车头向车尾延伸的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依次设置的暖风箱1、蒸发箱2、鼓风机箱3。
暖风箱1、蒸发箱2、鼓风机箱3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方向为:从车身左侧到车身右侧,或从车身右侧到车身左侧)并排设置,可以减小汽车在从车头延伸至车尾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在前围板与仪表板之间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布置,减少在第一方向的空间占用。
所述鼓风机箱3、蒸发箱2、暖风箱1设置在车身前围板与仪表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鼓风机箱的进风口处设有空气滤清器。
所述空气滤清器为内、外循环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具有花粉、灰尘、防水等过滤作用。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空调控制器、压缩机、冷凝器;其中
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过线束与所述鼓风机箱、所述蒸发箱、所述暖风箱连接;
所述压缩机,一端与所述蒸发箱内的蒸发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所述冷凝器,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箱内的蒸发器连接。
所述暖风箱1内设有与热水管路连接的暖风芯体。
暖风箱采用双路、全流空气混合系统,它具有高性能与低运行噪声特点。
以下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车辆中的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冷:当按下A/C按键后,打开鼓风机箱内的鼓风机后,压缩机吸合开始工作,通过高速旋转驱动空调系统里的制冷剂在系统里流动,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管路送至冷凝器,冷凝器是个散热器通过风冷来对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散热,通过散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经过冷凝器的制冷剂温度会适当的降低,通过管路流入蒸发器,在这里制冷剂会迅速膨胀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热交换将吹过蒸发箱内的蒸发器的空气冷却,冷空气又经过鼓风机箱的出风口吹出,来降低驾驶室内的温度。
制热:制热的热源是发动机冷却液通过热水管路流进空调的暖风芯体,通过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对空气加热,热空气又经过出风口吹出,来升高驾驶室内的温度。
送风:通过鼓风机的运转,空气产生流动,在暖风箱、蒸发箱、鼓风机箱里流动,最终通过出风口吹到驾驶室内,对驾驶室内进行制冷或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6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展示柜
- 下一篇:两用学步车的底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