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震式简易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0103.2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3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冯济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莫拉克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金磊 |
地址: | 31123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震 简易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震式简易电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自行车,其整体结构都是车架、电机、电池组、控制器几大主要部件构成,这几个大件,分别需要将控制器、电池组、电机等放置到电动自行车的不同位置,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电动自行车。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授权公告号:CN2392717),其是由车把、车座、车架、前、后轮安装在后轮中心轴上的电机、电瓶、驱动器以及位于两车把之间的电机控制器组成,电瓶安装在电瓶盒内,电瓶盒插嵌在电瓶座腔内,电瓶座腔位于护板壳体的型腔上部且在车架的V字型三角架的立管的后方;护板壳体安装在车架的V字型三角架的底部,护板壳体的型腔上部为电瓶座腔,在电瓶座腔上固定有插板座,插板座上设置有一对电极;电瓶上设置有一对电极,电瓶安装在电瓶盒内,电瓶盒通过其上的插板插入插板座内,使插板槽与插板座配合而将电瓶盒插嵌在电瓶座腔内,并使电瓶上的一对电极与插板座上的一对电极接触,一对电极通过导线与驱动器连接;电瓶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斜撑。但是这种电动车的抗震性较差,使用起来较不安全,并且整车的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防震式简易电动车,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动车的抗震性较差,使用起来较不安全,并且整车的制造成本较高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防震式简易电动车,包括主梁管,所述的主梁管的前、后部分别连接有前立管、后平叉,前立管通过前叉连接有前轮,前叉上端连接有车把,后平叉连接有后轮,后轮连接有电机,电机连接有电池盒,并且电机通过线路与把手上的控制装置连接,主梁管上设有踏脚板机构,踏脚板机构与后轮连接,主梁管中部设有鞍管梁,鞍管梁上端连接座椅,后平叉上连接有后三角,后三角与鞍管梁之间设有防震弹簧。后三角与鞍管梁之间设有防震弹簧,可以使得电动车在骑行时鞍管梁能够减少震动。将主梁管与前立管、后平叉组成电动车的车架,使得装配较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三角上连接有后椅架,后椅架上连接有座椅,座椅的前方设有扶手。座椅上可以携带小孩,另外可以通过扶手保持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立管上固定有车篮。车篮可以放置杂物,较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平叉上连接有支撑脚。支撑脚可以在电动车不使用时将其架起,防止其翻倒。
因此,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动车的人机工程学分析,使整车结构外观美观、设计合理,能够达到减震的效果,更满足骑行舒适性、安全性的需要。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主梁管1、前立管2、后平叉3、前叉4、前轮5、车把6、后轮7、电池盒8、踏脚板机构9、鞍管梁10、座椅11、后三角12、防震弹簧13、后椅架14、座椅15、扶手16、车篮17、支撑脚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防震式简易电动车,如图1、图2,包括主梁管1,主梁管的前、后部分别连接有前立管2、后平叉3,前立管通过前叉4连接有前轮5,前叉上端连接有车把6,后平叉连接有后轮7,后轮连接有电机,电机连接有电池盒8,并且电机通过线路与把手上的控制装置连接,主梁管上设有踏脚板机构9,踏脚板机构与后轮连接,主梁管中部设有鞍管梁10,鞍管梁上端连接座椅11,后平叉上连接有后三角12,后三角与鞍管梁之间设有防震弹簧13。后三角上连接有后椅架14,后椅架上连接有座椅15,座椅的前方设有扶手16。前立管上固定有车篮17。后平叉上连接有支撑脚1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莫拉克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莫拉克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0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