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排放沉积污物的蓄水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8793.6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4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晏仁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益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E03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排放 沉积 污物 蓄水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排污功能的储水、蓄水池,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排放沉积污物的蓄水池。
背景技术
储水、蓄水池,一般居民区里蓄水作用,有些还是水厂生产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储水和配水的结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储水、蓄水池是一种比较常见而又特殊的建筑物,它的施工需要特别精心和讲究技艺,如果施工质量不好,轻则造成永久性渗漏水,重则报废不能使用。储水、蓄水池内储水分在长期沉积下会含有一定量的污物,传统储水、蓄水池在排污时,不仅需要人力控制池子排污,而且污染物无法聚集,在排污时只能排除小部分的污物,同时,大量的水会顺着排污管排除池外,导致排污不彻底,浪费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现方便的具有自动排污功能的储水、蓄水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动排放沉积污物的蓄水池,包括水池主体,设置在水池主体上的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设置在水池主体底部用以排污的排污通道,在所述水池主体上设有一端伸入其内部并靠近排污通道、另一端位于水池主体外部的虹吸排污管,且在该虹吸排污管一端的端部还设有过滤层,其底部还设有网层,在该网层上铺设有毛细透排水带,在进水管的出水口出还设有一个单向阀,在水池主体的顶部还设有一个伸入其内的水位探测器,在所述排污通道内还设有一个电磁阀。
进一步的, 所述毛细透排水带的进水口靠近进水管的出水口。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虹吸排污管顶部设有排污开关。
更进一步的,所述排污开关包括分别位于虹吸排污管两侧的小孔。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水平面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实现方便;
(2)本实用新型在水池主体的底部还设有网层,在该网层上铺设有毛细透排水带,利用毛细透排水带具有毛细力主动吸水,使得水与污染物分离,污物由于自重沉积,并通过网层沉积在水池底部,有效地避免了污物与所储水分相混合,大大地方便了排污作业;
(3)本实用新型在水池上还设有一根虹吸排污管,当水池被灌满后,虹吸排污管开始工作,自动将池中污物以及少量的水分吸入,并排除池外,当水位下降至排污开关位置以下,排污开关破坏虹吸排污管的虹吸作用,停止排污,从而实现自动排污功能;
(4)本实用新型在该虹吸排污管一端的端部还设有过滤层,该过滤层用以过滤掉水中的大型污物,防止这些污物被吸入虹吸管内堵塞排污管道,进一步保证了排污工作的顺利进行;
(5)本实用新型在进水管的出水口出还设有一个单向阀,该单向阀仅允许水从进水管流入水池内,从而防止水中污物回流,堵塞进水管,保证了进水管的进水功能,进而保证了水池正常的储水功能;
(6)本实用新型在水池主体的顶部还设有一个伸入其内的水位探测器,该水位探测器用以探测池内水位的高度,当探测水位不满足虹吸管自动排污时,工作人员可根据探测结果即时地进行人工排污,有效地保证了排污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7)本实用新型在排污通道内还设有一个电磁阀,通过对电磁阀的控制,可以在水位不满足虹吸管自动排污的情况下,实现水池排污,有效地保证了排污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
1—水池主体,2—进水管,3—排污通道,4—虹吸排污管,5—毛细透排水带,6-排污开关,7-小孔,8-过滤层,9-单向阀,10-水位探测器,11-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案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自动排放沉积污物的蓄水池,包括水池主体1,设置在水池主体1上的进水管2、出水管,以及设置在水池主体1底部用以排污的排污通道3,在所述水池主体1上设有一端伸入其内部并靠近排污通道3、另一端位于水池主体1外部的虹吸排污管4,其底部还设有网层,在该网层上铺设有毛细透排水带5。
本实施例中,所述毛细透排水带5的进水口靠近进水管2的出水口,利用毛细透排水带具有毛细力主动吸水,使得水与污染物分离,污物由于自重沉积,并通过网层沉积在水池底部,有效地避免了污物与所储水分相混合,大大地方便了排污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益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益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87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径收缩机
- 下一篇:麻醉科用局部快速麻醉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