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直径中频淬火感应器冷却水管的进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4962.0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C21D1/42;H05B6/4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径 中频 淬火 感应器 冷却 水管 进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直径中频淬火感应器冷却水管的进水结构。
背景技术
中频淬火感应器是利用感应加热原理对工件进行加热淬火作业的终端设备,其工作时感应器的矩形铜管内需通入冷却水作为加工工件的淬火冷却水,且在淬火操作时要求喷射的冷却水水压必须均匀一致,无盲区,否则加工工件会产生一系列质量缺陷。如图1所示,一般现行感应器的冷却水管进水结构为首先在感应器铜管1外侧的进水位置均匀地打二排多个圆孔,然后制作一个喇叭形的扁平铜套2,扁平铜套2大端开口并焊接于感应器铜管1的进水位置,感应器铜管1进水位置的多个圆孔位于扁平铜套2内,扁平铜套2小端焊接连通的冷却水铜管3,冷却水铜管3的冷却水经扁平铜套2后由感应器铜管1进水位置的多个圆孔进入感应器铜管1;该进水结构可以保证进入感应器铜管的冷却水水压均匀一致、无盲区,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但该进水结构制作工艺繁复,工作量大,制作扁平铜套使铜材消耗多,提高了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直径中频淬火感应器冷却水管的进水结构,本进水结构在确保进入感应器铜管的冷却水水压均匀一致、无盲区,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的同时,简化了进水结构的制作工艺,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大直径中频淬火感应器冷却水管的进水结构包括感应器铜管和冷却水铜管,所述感应器铜管进水位置外侧开有通孔,所述冷却水铜管前端管壁对称开有四个喷水孔,所述冷却水铜管前端插入所述感应器铜管进水位置通孔并冷却水铜管前端的四个喷水孔位于感应器铜管内,所述冷却水铜管与感应器铜管管壁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上述冷却水铜管前端四个喷水孔的孔径为4mm。
由于本实用新型大直径中频淬火感应器冷却水管的进水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进水结构包括感应器铜管和冷却水铜管,感应器铜管进水位置外侧开有通孔,冷却水铜管前端管壁对称开有四个喷水孔,冷却水铜管前端插入感应器铜管进水位置通孔并冷却水铜管前端的四个喷水孔位于感应器铜管内,冷却水铜管与感应器铜管管壁通过焊接连接。本进水结构在确保进入感应器铜管的冷却水水压均匀一致、无盲区,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的同时,简化了进水结构的制作工艺,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传统进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直径中频淬火感应器冷却水管的进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进水结构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大直径中频淬火感应器冷却水管的进水结构包括感应器铜管1和冷却水铜管3,所述感应器铜管1进水位置外侧开有通孔,所述冷却水铜管3前端管壁对称开有四个喷水孔31,所述冷却水铜管3前端插入所述感应器铜管1进水位置通孔并冷却水铜管3前端的四个喷水孔31位于感应器铜管1内,所述冷却水铜管3与感应器铜管1管壁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上述冷却水铜管3前端四个喷水孔31的孔径为4mm。
本进水结构中冷却水铜管前端开有四个喷水孔并直接伸入感应器铜管内,喷水孔在感应器铜管内呈均匀分布,冷却水由冷却水铜管进入至前端喷水孔均匀喷出,不存在局部增压,因此从感应器铜管内向外喷射的淬火水水流是均匀分布的,不存在喷水盲区,喷射的冷却水水压均匀一致,满足感应器淬火作业的要求,保证淬火工件的加工质量;同时本进水结构比较感应器的传统进水结构,其制作工艺得到了较大的简化,无需制作排孔及喇叭形的扁平铜套,仅需在感应器铜管进水位置开有与冷却铜管匹配的通孔,冷却铜管前端开有喷水孔后插入感应器铜管通孔焊接即可,有效提高了工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本进水结构在制作上简单、方便、可靠、省料,在确保淬火工件的加工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4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镍矿湿法冶金用浸出槽
- 下一篇:一种安装在退火炉炉口前的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