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不同位置执行不同解码算法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5763.6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0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J·内格罗;叶芗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耐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姬利永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不同 位置 执行 解码 算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码读取器,更特别地,涉及试图优化解码过程以在所获得的图像中加快候选码的分析的代码读取器。
背景技术
多年来,对使用光学代码的产品的自动识别已广泛实现于工业操作以及许多其它应用中。光学代码是由具有不同光反射或发射的元素所组成并根据预定义规则聚集而成的图案。光学代码中的元素可以是线性条码中的条形或空白,或者可以是二维矩阵码中的开/关图案。条码或符号可打印在产品包装的标签上,或通过直接部件标记而直接印在产品本身上。条码或符号中编码的信息可利用固定安装的装置或便携式手持设备中的光学读取器来解码。当在手持读取器设备的情况下,设备用户将设备朝向代码,通常借助于该设备产生的出现在要成像的物体表面的光目标图案,并且该设备自动获取包括代码的图像,或者用户激活该设备以获取图像。
至少某些读取器设备包括能够生成视场二维图像的相机。例如,现有的多种系统利用二维CCD图像传感器,其获取图像并生成提供至处理器的图像数据。该处理器被编程以检查图像数据、标识候选码(例如候选条码或符号)以及尝试对候选码进行解码。至少某些读取器设备被编程以连续快速地获取FOV图像并尝试对所获得图像中的任何候选码尽可能快地解码。为了进行解码,处理器运行一个或多个解码算法。
当获取代码的图像时,图像质量依赖于若干因素,包括传感器相对于设置代码的表面之间的角度、设置代码的表面的材料和纹理、代码标记质量或标记后的损坏、周围和设备光照特性、与设置代码表面的距离、光学模糊、相机分辨率等。图像质量影响着处理器运行特定算法来解码代码的能力。例如,在多种情况下简单解码算法不能将图像中的代码成功解码,除非图像采集周围的环境相当理想。
为补偿不完美的图像采集,已经开发了相对较复杂的解码算法。例如,已开发某些解码算法,其至少部分地补偿了不完美的光照、设置代码的弯曲表面、不完美的传感器与设置代码的表面的夹角等。
尽管复杂的解码算法起到了补偿缺陷图像的作用,但一大缺点在于,复杂的算法通常需要更多的处理能力和相当数量的时间来执行。下文中,除非另外指出,相对复杂的算法或一般而言需要相对长时间来执行的算法将被称为“昂贵的”或“较昂贵的”算法,而相对简单的算法或一般而言需要相对短时间完成的算法将被称为“廉价的”或“较廉价的”算法。
尽管较昂贵的算法在某些应用中不会成为问题,但在图像被连续快速获取的应用中,需要相对长时间来完成的昂贵算法会产生远超出读取器处理器性能的计算需求。更特别地,在某些情况下,图像传感器能够快速地获取并提供图像,以使读取器设备的处理器在接收下一图像之前,无法在图像中的所有候选码上执行昂贵算法。
当处理器跟不上对快速图像系列中所有候选码执行昂贵算法所需要的计算需求时,一个解决方案可以是先行分析下一图像中的候选,直到读取器设备已尝试解码当前图像中的所有候选码。因此,举例而言,在尝试解码第一图像中所有候选码的所需时段期间第二至第四图像被获取,当第五图像被获取且第五图像中的候选码被检查时第二至第四图像将被丢弃。虽然这一解决方案保证了该昂贵算法应用于当前或第一图像的所有候选码,但该解决方案在第一图像中的候选码被处理时简单地忽略了第二至第四图像中的候选码,而不管后续图像中的候选可能更适合被解码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地成像并解码代码所需的总时间将被延长,其中设备无法成功解码第一图像中的任何候选,这将给设备用户带来困扰的延迟。
发明内容
与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至少一方面相一致,已经认识到具有不同相对开销(即需要不同时间量来完成)的解码算法可用于分析所获取的图像,来加快总体解码过程,以使处理器能够尝试至少标识图像中候选码的子集的全部并利用至少某一算法来解码该子集中的全部候选。更特别地,可以有利地由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将哪种算法应用在图像的部分来标识候选以及将哪种算法应用于图像中的特定候选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耐视公司,未经康耐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5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祛咳化痰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翻车阀回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