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Al/RDX核-壳结构含能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4924.1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叶;赵凤起;徐娟;徐司雨;肖立柏;仪建华;查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F1/02 | 分类号: | B22F1/02;B22F9/3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韩朝晖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al rdx 结构 复合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含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纳米Al/RDX核-壳结构含能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粉因可以增加能量、提高爆热和作功能力、改善点火性能等优点,在含能材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Al粉因其高热值、相对低的耗氧量和来源广等优点,成为炸药和推进剂中首选的金属燃烧剂。研究表明,Al粉的粒度和活性对推进剂的综合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粒径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比表面能越高,在宏观和微观上表现出了新的、优异的性能。因此超细Al粉,尤其是纳米Al粉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的热点之一。国外有研究报道,在HTPB复合推进剂中加入20% Alex(ARGONIDE公司产品),与同样含量的普通铝粉相比,燃烧效率可以提高 70%。
但随着粒径的减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纳米Al粉极易氧化、团聚和相容性差等。目前,用于解决纳米Al极易氧化和团聚的方法主要是对其表面进行包覆。主要包括炭包覆、过渡金属包覆、金属氧化物包覆、有机酸包覆、环氧化合物包覆等。这些包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纳米Al的氧化,提高了纳米Al的活性,但所使用的包覆材料均非推进剂的配方成分,不仅影响其与推进剂其他组分的相容性,而且会严重制约推进剂的综合性能。因此,采用炸药和推进剂固有配方成分对纳米Al进行表面包覆被认为是提高推进剂综合性能的关键所在。
黑索金(RDX),化学名环三亚甲基三硝胺,化学式(CH2NNO2)3,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能炸药。由于原料来源广泛,几乎不受自然资源的限制,具有威力大,猛度高,化学安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制造雷管、传爆药和导爆索。由RDX制成的混合炸药可以用于地雷、鱼雷、水雷等爆炸威力大的武器装备的装药。因其威力较大,人们形象的称之为“旋风炸药”。此外,高含量 RDX 的推进剂具有较高的比冲和火药力,燃烧温度低,且能够实现无烟化。如果将RDX引入含能复合材料体系,制备纳米Al/RDX复合粒子,既能有效阻止纳米Al的氧化,提高纳米Al的活性和分散性,又能改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因此纳米Al/RDX复合粒子的制备具有极大的实用意义。
杨毅等(杨毅, 徐建华, 罗付生, 韩爱军, 李凤生. 火炸药学报, 2002, 1:29-32.)采用物理研磨法制备了RDX/ A l超细复合粒子,并考察了不同粒径的微米Al粉对复合粒子性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Al/RDX核-壳结构含能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中引入非配方成分包覆存在的潜在影响,选用推进剂的配方成分RDX对制备出的纳米Al粉原位直接进行包覆,表面RDX层有效的解决了纳米Al的极易氧化的难题,能够有效地防止纳米Al粉的氧化,提高纳米Al的活性和与推进剂其他组分的相容性。
本发明首先采用化学法制备纳米Al粉,然后采用溶剂-反溶剂法原位将RDX包覆在纳米Al的表面。利用RDX对Al粉的包覆,可解决纳米Al表面被氧化的难题;同时,RDX为配方的主成分,可改善复合粒子由应用体系中其他组分相容性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Al/RDX核-壳结构含能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前驱物的制备:利用化学法合成AlH3·NR1R2R3 前驱物;(2)纳米Al的生成:催化分解前驱物,得到纳米Al粒子;(3)纳米Al/RDX复合粒子的制备:采用溶剂-反溶剂法,原位用析出的RDX对制备出的纳米Al直接包覆,合成纳米Al/RDX核-壳结构含能复合粒子。
所述的纳米Al/RDX核-壳结构含能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的步骤为:
(1) 前驱物的制备:在一定温度下,将无水AlCl3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在搅拌下将叔胺NR1R2R3滴加到上述分散液中,直至固态的AlCl3逐渐溶解;随后将适量的LiAlH4加入前述溶液中,继续搅拌反应,离心分离得到上层AlH3· NR1R2R3清液。
总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9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动喇叭
- 下一篇:烧烤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