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4568.3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2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明;朱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9/02 | 分类号: | B29C69/02;B29C47/00;B29C47/02;B29C47/06;B29C53/56;B29L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21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缠绕 增强 复合 管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属于管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塑性塑料管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而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而且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但是目前已知的热塑性塑料管在采矿、选矿和冶炼等行业未能得到有效的应用。主要是由于热塑性塑料管存在耐磨性能差、承压强度低、远距离输送管道敷设成本高和维护成本较大的缺陷。现有技术中的钢衬管等又存在管材笨重、安装连接不方便和易腐蚀等缺陷,因而需要开发出新型的管材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材可克服传统管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具有耐磨、防腐、抗冲击、承压强度高、安装连接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通过第一台挤出机生产出内衬管,挤出机各区加热温度依次为160℃、165℃、170℃、180℃、190℃,模口温度为185-190℃,主机转速为500-600r/min,内衬管经成型、冷却和牵出后,进入烘道进行表面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130-150℃,加热时间5-8分钟,然后将内衬管插入纤维缠绕机后进行交叉缠绕纤维丝,形成纤维增强缠绕层,然后再通过第二台挤出机在纤维增强缠绕层外挤出包覆一层聚乙烯层,挤出机各区加热温度依次为155℃、160℃、165℃、170℃、170℃,模口温度为165-170℃,主机转速为400-450r/min,最后切割成定尺的成品管材。
上述的一种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纤维增强缠绕层的厚度为4-10mm。
本发明一种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制成的管材为三层复合管材,第一层为内衬管,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挤出管材,第二层为纤维增强缠绕层,将内衬管插入纤维缠绕机后交叉缠绕纤维丝形成纤维增强缠绕层,第三层为包覆层,为在纤维增强缠绕层外挤出包覆一层聚乙烯层,由于所述管材具有该三层复合结构,使得管材可克服传统管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具有耐磨、防腐、抗冲击、承压强度高、安装连接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通过第一台挤出机生产出内衬管,挤出机各区加热温度依次为160℃、165℃、170℃、180℃、190℃,模口温度为185℃,主机转速为500r/min,内衬管经成型、冷却和牵出后,进入烘道进行表面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130℃,加热时间5分钟,然后将内衬管插入纤维缠绕机后进行交叉缠绕纤维丝,形成纤维增强缠绕层,所述纤维增强缠绕层的厚度为4mm,然后再通过第二台挤出机在纤维增强缠绕层外挤出包覆一层聚乙烯层,挤出机各区加热温度依次为155℃、160℃、165℃、170℃、170℃,模口温度为165℃,主机转速为400r/min,最后切割成定尺的成品管材。
实施例2
一种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通过第一台挤出机生产出内衬管,挤出机各区加热温度依次为160℃、165℃、170℃、180℃、190℃,模口温度为188℃,主机转速为550r/min,内衬管经成型、冷却和牵出后,进入烘道进行表面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140℃,加热时间7分钟,然后将内衬管插入纤维缠绕机后进行交叉缠绕纤维丝,形成纤维增强缠绕层,所述纤维增强缠绕层的厚度为8mm,然后再通过第二台挤出机在纤维增强缠绕层外挤出包覆一层聚乙烯层,挤出机各区加热温度依次为155℃、160℃、165℃、170℃、170℃,模口温度为168℃,主机转速为430r/min,最后切割成定尺的成品管材。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5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