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和声音采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4037.3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3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峰;潘云峰;吴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7/00 | 分类号: | H04R17/00;H04R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安之斐,赵碧洋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声音 采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相应的声音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例如,平板式计算机、智能手机、游戏机和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等。然而,用户在使用当前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时,通常需要用手握持电子设备,并且保持特定的姿势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或者观看电子设备所显示内容。这使得用户在对电子设备操作时,难以进行其他动作,并且操作一段时间之后,用户的手部、肩部、颈部等部位容易感到疲劳。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改变用户的操作姿势,并且在减小占用空间的同时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和声音采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骨传导单元,配置来检测与该第一骨传导单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振动,并根据所检测到的振动生成交流电信号,以对振动发出的声音进行采集;处理单元,配置来接收交流电信号,并对交流电信号进行音频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声音采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骨传导单元。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骨传导单元检测与第一骨传导单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振动;根据所检测到的振动生成交流电信号,以对振动发出的声音进行采集;对交流电信号进行音频处理。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声音采集方法中,通过检测与至少一个骨传导麦克风,即,第一骨传导单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振动,并根据所检测到的振动生成交流电信号,可方便地对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进行采集,提高了音频采集质量。此外,由于不需要在电子设备中设置通过空气振动来采集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传统的麦克风设备,因此在减小了电子设备所占用的空间的同时,防止了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的语音输入的内容被其他人知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简要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性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情形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情形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示例情形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显示单元的示例性框图。
图6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显示单元的一个示意情形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根据图4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情形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图4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情形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图8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情形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图8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情形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图8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示例情形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第二骨传导单元的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第二骨传导单元在交流电压的作用下弯曲的示意情形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根据图4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支撑臂430的放大局部剖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图4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再一示例情形的俯视图。
图16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声音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步骤和元素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对这些步骤和元素的重复解释将被省略。
下面,将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示例性框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骨传导单元110和处理单元120。
第一骨传导单元110可检测与该第一骨传导单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振动,并根据所检测到的振动生成交流电信号,以对振动发出的声音进行采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一骨传导单元110可以是压电式骨传导单元。具体地,每个第一骨传导单元可包括:设置在电子设备110中的第一金属基板和设置在电子设备110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压电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40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