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7890.6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1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贡见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涂萧恺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侧围外板 顶盖 区域 结构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和顶盖外板(2),侧围外板(1)与顶盖外板(2)通过焊接进行搭接,顶盖装饰条(3)位于侧围外板(1)与顶盖外板(2)之间形成的凹槽内,侧围外板(1)包括侧整形止口边、侧整形侧壁以及侧整形焊接直边,侧整形止口边通过侧整形侧壁与侧整形焊接直边连接形成一梯台结构,侧整形止口边与侧整形侧壁上部通过外特征圆角过渡,侧整形焊接直边与侧整形侧壁下部通过焊接区域圆角过渡,其特征在于:在侧整形侧壁上增加一台阶,所述台阶提高侧围外板(1)上部结构强度,并减少侧围外板(1)出现回弹风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顶部距离侧整形止口边的距离为台阶的深度(H1),台阶的深度(H1)深度一致并且台阶的深度(H1)控制在5 mm—10mm;台阶顶部的宽度值(W1)控制在2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外特征圆角半径(R1)控制在2mm—4mm,焊接区域圆角半径(R2)控制在1.5mm—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侧整形焊接直边距离侧整形止口边的距离为侧围外板侧整形侧壁的深度(H),控制在15mm—22mm,优选15mm;侧整形焊接直边宽度(W)控制在14mm-20mm,优选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侧围外板的侧整形侧壁与车身Z轴夹角(B)大于15°,侧整形侧壁和车身Z轴夹角(B)度数与台阶和车身Z轴形成夹角度数保持一致。
6.一种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的设计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步骤1:在侧围外板侧整形侧壁上增加一台阶;步骤2:对台阶的参数值进行约束;步骤3:分别对侧围外板侧整形侧壁上部的外特征圆角半径(R1)和侧围外板侧整形侧壁下部的焊接区域圆角半径(R2)进行约束;步骤4:对侧围外板侧整形侧壁的深度(H)进行约束;步骤5:对侧围外板的侧整形焊接直边宽度(W)进行约束;步骤6:对侧围外板侧整形侧壁与车身Z轴夹角(B)进行约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台阶顶部距离侧整形止口边的距离为台阶的深度(H1),台阶的深度(H1)深度一致并且台阶的深度(H1)控制在5mm—10mm;台阶顶部的宽度值(W1)控制在2mm—3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外特征圆角半径(R1)控制在2mm—4mm,优选参数3mm;焊接区域圆角半径(R2)控制在1.5mm—3mm,优选2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侧围外板侧整形侧壁的深度(H)控制在15mm—22mm,优选15mm;步骤5中,侧整形焊接直边宽度(W)控制在14mm—20mm,优选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汽车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区域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侧围外板的侧整形侧壁与车身Z轴夹角(B)大于15°,侧整形侧壁和车身Z轴夹角(B)度数与台阶和车身Z轴形成夹角度数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78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