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7024.0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1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炫;安基沦;郑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平和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65/12 | 分类号: | E05B6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门锁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12月1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133342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以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其被配置为防止车门在发生侧面碰撞时打开,而允许车门而在侧面碰撞结束后打开。
背景技术
图1为显示用于车辆的传统门锁装置的视图。图2为显示图1的门锁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图3为图1的门锁装置的侧视图。
如这些图中所示,传统门锁装置包括旋转地设置在底板10上的释放杆20。在释放杆上设置有向下延伸预定长度的锁定部分24,以及旋转地安装在底板10上邻近锁定部分24的位置上的旋转杆30。导线连接到旋转杆30的下端31,使得当乘客操作车门手柄时导线被拉动,从而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旋转杆30。
另外,锁定突出部32设置在旋转杆30的上端上。因此,当导线被拉动时,旋转杆30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旋转轴33转动,而锁定突出部32沿逆时针方向推动释放杆20的锁定部分24。因此,释放杆2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开启杆40。最后,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开启杆40打开车门锁。
释放杆20设置有复位弹簧22,使得当从车门手柄通过导线传输到释放杆20的拉动力被移走时,释放杆20能够返回其原始位置。
图1显示传统门锁装置的锁定状态。图2显示门锁装置的开启状态。图3为门锁装置的侧视图,为了理解起见从图3中省略了底板。
在这个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门锁装置中,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例如当撞击从基于图1和图2的左侧被施加到车门上,如果乘客操作车门手柄,则导线被直接拉动,因此车门被意外地打开。
也就是说,传统门锁装置即使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也允许车门的锁闭和释放。这表明在碰撞发生时车门将有可能打开,降低了安全性。
为了考虑在侧面碰撞中的安全性,当碰撞还在进行时车门必须不能打开,但是在碰撞结束后,车门必须可以打开以允许乘客从车辆中逃生。需要在碰撞中具有如此安全性的门锁装置。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其被配置为防止车门在发生侧面碰撞时打开,而允许车门在侧面碰撞结束后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可以包括开启杆、释放杆、联锁杆、操作杆和惯性杆,开启杆通过第一铰接销可旋转地联接到底板,以依靠其旋转锁定/释放车门;释放杆和开启杆一起通过第一铰接销可旋转地联接到底板,并且其具有沿预定长度延伸的第一槽;联锁杆通过铰链轴可旋转地联接到底板,并且具有设置在联锁杆的一端上的推动突出部,该推动突出部与释放杆的下端接触,使得释放杆通过联锁杆的旋转而转动;操作杆被设置在底板上,以便可转动且竖直地可移动,该操作杆包括形成在操作杆的中间部分中的第二槽和形成在操作杆的下端上并且接合在第一槽中的锁定突出部,其中当释放杆转动时,锁定突出部推动并转动开启杆,因而车门被释放;惯性杆通过旋转轴可旋转地联接到底板,并且其包括形成在惯性杆的一端上并且接合于第二槽的插入突出部,其中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惯性杆通过惯性力而反向旋转,使得插入突出部向下移动操作杆,因此将操作杆从操作杆的锁定突出部推动开启杆的位置上移开。
车门手柄的导线连接到联锁杆的第一端。
释放杆可以包括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分,第一槽纵向地形成在延伸部分中,开启杆的下端和第一槽一起与锁定突出部接触,并且开启杆的下端比第一槽短。
释放杆和开启杆能够弹性地绕第一铰接销枢转,使得释放杆和开启杆在转动后返回其原始位置。
枢轴突出部设置在操作杆的一端上,辅助支架设置在底板上,该辅助支架具有其中接合有枢轴突出部的第三槽,其中操作杆的枢轴突出部竖直地移动并且绕第三槽转动。
辅助支架弹性地且可旋转地联接到底板,使得在操作杆可以通过惯性杆的反向旋转而转动后,当惯性力被移走时,辅助支架返回其原始位置,因此操作杆被向上移动。
枢轴突出部设置在操作杆的上端上,第二槽形成在操作杆的中间部分中,并且锁定突出部设置在操作杆的下端上。
惯性杆的中间部分通过旋转轴联接到底板,插入突出部设置在惯性杆的第一端上,并且配重设置在惯性杆的第二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平和精工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平和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70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