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抛光液及应用该抛光液对CdS晶片抛光的抛光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4934.5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2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晖;徐永宽;程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G1/02 | 分类号: | C09G1/02;B24B37/04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田卫平 |
地址: | 30022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光 应用 cds 晶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体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抛光液及应用该抛光液对CdS晶片抛光的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Ⅱ—Ⅵ族单晶材料是优良的探测器材料和激光材料,CdS是直接跃进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它是一种较好的窗口材料和过渡层材料,常用来制作光化学催化、半导体器件、发光器件、激光和光敏传感器。CdS可以制作紫外探测器,又是良好的红外窗口材料,因此被用于导弹的红外或紫外双色制导。因此,对CdS单晶材料研究有着很高的应用前景和军事意义。
CdS单晶的表面质量与其器件的性能密切相关,但是现有的CdS单晶抛光处理后的CdS单晶表面粗糙度大,抛光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抛光液及应用该抛光液对CdS晶片抛光的抛光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CdS单晶抛光处理后的CdS单晶表面粗糙度大,抛光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化学机械抛光的抛光液,所述抛光液包括用于粗抛的抛光液和用于精抛的抛光液;其中:
所述粗抛的抛光液包括:纳米磨料5~10wt%,氧化剂为1.5~3wt%,表面活性剂0.01wt%,PH调节剂,余量为去离子水,粒度为20~50nm,PH值为9.5;
所述精抛的抛光液包括:纳米磨料1~5wt%,氧化剂为0.5~1.5wt%,表面活性剂0.01wt%,PH调节剂,余量为去离子水,粒度为10~30nm,PH值为9.5。
优选地,所述纳米磨料包括二氧化硅,或者二氧化硅和氧化铈的混合物,当所述纳米磨料为二氧化硅和氧化铈时,二氧化硅与氧化铈的重量比例大于4:1。
优选地,PH值调节剂包括无机溶液和有机溶液,其中,所述无机溶液与所述有机溶液体积比1:1~5,所述无机溶液为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有机溶液为三异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氧化剂为次氯酸钠或者是次氯酸钠和双氧水的混合物,当所述氧化剂为次氯酸钠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时,次氯酸钠与双氧水的体积比例大于5:1。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酰胺和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面所述的抛光液对CdS晶片进行化学机械抛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待抛光的CdS晶片利用粗抛抛光液进行粗抛,以及对粗抛后的CdS晶片利用精抛抛光液进行精抛;
其中,进行粗抛抛光和精抛抛光时,抛光压力为60~120g/cm2,转速60~100转/分钟,对应抛光液的流量5~100ml/min。
优选地,所述粗抛的抛光液的流量为50~100ml/min。
优选地,所述精抛的抛光液的流量为5~10ml/min。
优选地,所述精抛和粗抛的抛光垫采用为FIWEL N0054型合成革抛光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抛光液及应用该抛光液对CdS晶片抛光的抛光方法,采用两步抛光步骤,分别是粗抛和精抛,整个抛光过程中使用的抛光液除磨料粒径大小不一样,其他成分均一样,所以在抛光只需要更换不同粒径的磨料,不会引入其他杂质,避免了其他附加操作,抛光工艺简单,容易操作,使用的抛光液损伤小,易清洗,表面粗糙度小于1nm。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CdS晶片抛光的抛光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化学机械抛光的抛光液,该抛光液包括:
所述抛光液包括用于粗抛的抛光液和用于精抛的抛光液;其中:
所述粗抛的抛光液包括:纳米磨料5~10wt%,氧化剂为1.5~3wt%,表面活性剂0.01wt%,PH调节剂,余量为去离子水,粒度为20~50nm,PH值为9.5;
所述精抛的抛光液包括:纳米磨料1~5wt%,氧化剂为0.5~1.5wt%,表面活性剂0.01wt%,PH调节剂,余量为去离子水,粒度为10~30nm,PH值为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49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