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广谱适用性有机物料腐熟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3537.6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曾凡强;刘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凡强;刘付东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广谱 适用性 有机 物料 腐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用微生物制剂的制作,其可有效提高堆肥的质量。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绿色”、“安全”的食品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机食品是21世纪人们希望得到的食品。而有机食品的生产,必不可少地要用到有机肥,可以推测,在不久的将来,有机肥将会成为继复混肥后的又一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肥料。
作为有机肥的原料,其主要来源于畜牧业、种植业、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泥,而这些原料之中,很大部分属于环保上的严控废物需要进行有效处理,以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这就涉及到堆肥的有效进行,有机物料腐熟剂的地位及意义不言而喻。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有机肥生产技术总体上落后,大多数无牌无证小作坊和一些小厂均不能制作出优质有机肥,而这些产品却因为低价和人情关系,充斥着各个种植区,造成很多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开发出一种广谱适应性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并有与之配套的生产工艺技术是制作优质堆肥的关键。
目前市场上的有机物料腐熟剂一般采用液体培养单一菌种,再进行单一固体培养或固体吸附,最后进行多菌种混合。本有机物料腐熟剂采用部分混合培养复合菌方法制作,并添加有利于菌种繁殖和保存的特殊无机盐类,且具有明确的量化使用指标,生产出来的肥料具有优良的种子发芽率、良好的保肥保水性能、酸碱缓冲性等功能,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广谱适用性有机物料腐熟剂生产方法。
本发明采用主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和主产纤维素酶的黑曲霉,纳豆菌与酵母菌为外购的食用级菌种。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所掌握的本领域知识进行各种液体和固体培养基的制作与菌种检测等。
优选地,本发明所含的菌种有确定的菌种比例、含量、无机物数量、植物类载体和腐熟剂使用量,如下:
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纳豆菌与酵母菌配比比例为(30~80):1:(0~0.05):(0~0.02)。
总菌数不低于100亿/克。
硫酸锰的添加量为3~10%,硫酸镁的添加量为0~2%,磷酸二氢钾的添加量为0~5%。
植物类载体为经过发酵培养菌种的麸皮、豆粕、米糠、花生壳、玉米皮和DDG、DDGS中的一种或多种,其细度为40~60目。
该混合菌用于有机物料腐熟发酵,每10T有机物料可使用1Kg菌种,且广泛适用于畜牧业、种植业、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泥等有机物料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枯草芽孢杆菌母种先进行斜面培养活化,再进行复壮,再进行一级液体培养扩繁,再进行二级液体培养扩繁,本步骤所使用的培养基,为微生物专业所通用的培养基,唯一不同的是液体培养基添加了5mgMnSO4.H2O/L培养基以有利于产生孢子。
将扩繁后的二级液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培养7天(接种量为5%)得菌A。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培养基成分一般包括麸皮55份、豆粕20份、米糠10份、DDG12份、红糖2份、硫酸铵1份、硫酸锰0.1份等,该培养基经过调节pH7.0后,经微生物学上的高温高压灭菌。
培养过程中适当补加无菌水、红糖水。
黑曲霉母种先进行斜面培养活化,再进行复壮,再进行一级液体培养扩繁,再进行二级液体培养扩繁,本步骤所使用的培养基,为微生物专业所通用的培养基。
将扩繁后的二级液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培养4天(接种量为5%),得菌B。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培养基成分一般包括麸皮60份、豆粕5份、米糠25份、DDG7份、红糖2份、硫酸铵1份,该培养基经过调节pH6.0后,经微生物学上的高温高压灭菌。
将菌A与菌B混合,菌A的份量为5份,菌B的份量为94份,补加1份红糖,对该混合菌再培养3天,得菌C。
对菌A进行低温干燥,温度控制在30-55℃,经检测,枯草芽孢杆菌菌数含量达到100亿/克以上。
对菌C进行低温干燥,温度控制在30-55℃,经检测,黑曲霉菌数含量达到2亿/克以上。
将干燥后的菌A、菌C和外购的食用级纳豆菌、酵母菌混合,总菌数不低于100亿/克,各菌数比例为(30~80):1:(0~0.05):(0~0.02),并添加硫酸锰3~10%、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凡强;刘付东,未经曾凡强;刘付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35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