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能量场增强仪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7469.X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6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田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向军 |
主分类号: | A61N5/00 | 分类号: | A61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2 河南省焦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能量 增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人体有保健和治疗功效的人体能量场增强仪。
背景技术
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生物学家古乐维奇发现,把一个出芽的洋葱放在没有发芽的洋葱周围,发现可以促进这些洋葱的发芽,进而还发现两者之间间隔着石英玻璃仍具有这种生物效应。
俄籍华人科学家姜堪政教授在古乐维奇的发现的基础上提出:由于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复杂的生理活动,体内的电子运动十分活跃,所以一切生物都能向体外释放出电磁能量波,提出生物微波场导学说,随后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了古乐维奇的学说。
自然界存在两种形态的波:线形波和非线形波。国外曾有些科学家提出,人体和其它生物除了能产生线性电磁波外,还会产生某种相干性电磁波——光波和相干性的弹性波——声波,认为这两种波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一种孤立波。孤立波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波,属于非线形波,具有粒子特性,并有较好的稳定性。生物体弥散出的线性波和非线性波在其周围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场(国外称为aurs),将人 置于高频电磁场下用达林相机可以拍摄到,生物场的色泽与健康状况有某种联系,国外有科学家通过人体生物场来检测疾病。
姜堪政教授教授经过实验发现,动物和植物辐射出的能量波的频谱对人的健康虽然非常有益,但通常情况下这些能量波的能量都很小,不能直接对人产生影响。利用国产微波小功率计检测,动物和植物发射出的生物微波的功率为几十微瓦。据资料表明,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提高动物或植物辐射出的能量波的强度。
聚焦法:俄籍华人科学家姜堪政博士采用聚焦的方法来提高植物或动物的能量强度。他发明了一种叫场导舱(国际专利PCT/RU96/00236,俄罗斯发明专利2090613、1828665,5002376/13)的装置,场导舱呈椭圆型,内壁电镀黄金,如同镜子一样光亮,绿色植物或动物放入场导舱内的特定部位后,就可以将它们辐射出的线形波聚焦到人体身上,通过这种提高生物波能量强度的办法来达到健身和治病效果。
蓄能法:生物频谱杯装置(中国专利:ZL200420014318.7)采用了蓄能的方法来提高生物能量强度。
孤立波具有粒子的特性,粒子好比是直径很小的球,孤立波在和反磁性金属(金、银、铜、铝等)发生碰撞后会在其表面会发生反弹,就像乒乓球和足球碰到墙壁会弹回去一样。国内有人试验发现,生物弥散出的孤立波的速度较慢,因此需要某些装置才能将这些孤立波吸收和利用。生物频谱杯装置就是一种能吸收植物弥散出的孤立波并将这些波的能量存储在水里的装置。
水是存储生物电磁能量的很好载体。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的OH键角为104.5°,呈不对称的排列,具有很强的偶极性。这种结构具有吸收、储存和传到磁气的作用。
生物频谱杯装置的水容器下方有一组对孤立波有很好反弹作用的螺旋桨形状的反磁性金属片,这组反磁性金属片在微电机的驱动下做高速旋转。植物弥散出的孤立波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当孤立波穿透塑料材质制造的螺旋桨的外罩后,即会被高速旋转的反磁性金属片所作用,孤立波就得到了加速,以较高的速度向水容器的方向运动,使水杯中的水受到孤立波的轰击。
具有一定电磁能量的生物孤立波以一定速度射入水中时,必然会引起水的电磁环境的变化,于是就能获得一种具有生物能量和信息的水。
根据试验和测试,通过生物频谱杯装置处理过的水,因吸收植物孤立波的能量,会发生三种性能的改变:高渗透性、阴阳两性和高能量。
一、高渗透性:水受到动物或植物孤立波的轰击后,水分子团变小,渗透能力增加,具有很好的生理活行,因此有很好的美容效果。这种水有独特的溶解脚茧和死皮的功效:脚茧厚的人用这种水泡脚,脚茧能很快被溶解掉,水变成了白糊糊状;用这种水清洗鱼鳞病和银屑病的病肤,病肤很容易被洗掉,使患处的皮肤接近正常皮肤;用来洗脸,脸上死皮会变的薄,因此目前生物频谱杯装置(商品名:仿生露水机)大量应用在美容和美足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向军,未经田向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74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