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器、电子单元和支撑衬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8966.5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1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福马洋平;木下昌洋;中村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G09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电子 单元 支撑 衬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所谓的电子纸的薄和挠性显示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制造商已经研发称为电子纸(e-纸)的超薄显示器(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报No.2010-218102和2010-157060)。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报No.2010-218102提出了利用这种超薄显示器作为书的所谓的电子书(e-书)。
发明内容
由于上述显示器薄和高度挠性,可以将上述显示器物理弯曲和扭转。这可以实现各种用户界面,诸如结合构造成检测用户进行的弯曲的传感器以响应于这种用户操作而切换显示内容。在此显示器中,为了提高可操作性,期望用户操作和要实际改变的显示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较高,并且用户操作和要实际改变的显示内容较容易和直观地连接。
期望提供一种在基于与物理形状的变化相关联的用户操作来切换显示内容时实现优良的可操作性的显示器和电子单元,和用在这种显示器中的支撑衬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器,其包括:支撑衬底,其具有挠性;以及显示部分,其设置在支撑衬底上。支撑衬底的挠性在其平面的边缘侧的至少一部分处设置的第一区域中朝着边缘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显示器的电子单元。显示器包括支撑衬底,其具有挠性;以及显示部分,其设置在支撑衬底上。支撑衬底的挠性在其平面的边缘侧的至少一部分处设置的第一区域中朝着边缘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衬底,其构造成支撑显示部分,并具有挠性。支撑衬底的挠性在其平面的边缘侧的至少一部分处设置的第一区域中朝着边缘逐渐增大。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器和电子单元中,由于支撑衬底具有挠性,并且在其平面的边缘侧的至少一部分处设置的第一区域中,支撑衬底的挠性朝着边缘逐渐增大,允许用户容易地弯曲和扭转整个显示器的边缘侧的局部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器和电子单元中,由于支撑衬底具有挠性,并且在其平面的边缘侧的至少一部分处设置的第一区域中,支撑衬底的挠性朝着边缘逐渐增大,允许用户容易地弯曲和扭转整个显示器的边缘侧的局部部分。结果,当基于与物理形状的变化相关联的用户的操作来切换显示内容时,实现优良的可操作性。
要理解到,前述概括的描述和以下详细的描述是示例性的,并意在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的理解,并结合在和构成此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该技术的原理。
图1A和图1B是各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器(电子书)的模式构造的立体视图,并且图1A和图1B分别图示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折叠状态)。
图2是图1A和图1B中图示的显示器的分解立体视图。
图3是图1A和图1B中图示的显示器的平面视图。
图4是图1A和图1B中图示的显示器的底部视图。
图5是图1A和图1B中图示的显示器的前视图(或者背视图)。
图6是图1A和图1B中图示的显示器的侧视图(右侧视图、左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1A和图1B中图示的铰接部分的示例构造(关节连接机构)的视图。
图8是示出用来说明支撑衬底的厚度变化的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支撑衬底的厚度变化。
图10A和图10B是各示出支撑衬底的区域之间的边界的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在图1A和图1B中图示的显示器的功能框图。
图12A至12C各示意性地示出示意性的用户操作。
图13A至13C各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区域的另一示意性布局。
图14A和14B是用来说明其他示例性电子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以下列顺序进行描述。
1.实施例(包括具有预定厚度变化的支撑衬底的示例性电子书)
2.修改(支撑衬底的第一区域(薄壁部分)的另一示例性布局)
实施例
图1A和图1B各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器(电子书1)的立体构造。图2是电子书1的分解立体视图(一个侧部)。图3是电子书1的平面视图,图4是底部视图,图5是前视图(类似于背面图),并且图6是右侧视图(类似于左侧视图)。应该注意,铰链部分12在图3至图6中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89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