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园区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8237.X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8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宁桂兴;姜安平;肖国仕;张忻;刘晓静;白利云;张建博;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78;C02F1/32;C02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园区 废水 深度 处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工业园区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沉淀后的所处理工业园区废水进行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处理,通过臭氧和紫外线光氧化所述出水中含有的环状有机物、部分毒性物质和难降解物质;
向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处理后的出水中投加亚硫酸氢钠,通过亚硫酸氢钠还原氧化后废水中的活性氧;
还原后的出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处理,去除有机物和氨氮;
对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进行过滤,过滤后去除悬浮物的出水作为达标水回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沉淀后的出水进行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处理包括:
进行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处理时,臭氧投加量为10~100mg/l、紫外光强度为0.5~80mW/cm2;
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处理的时间为:10~60分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沉淀后的所处理工业园区废水进行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处理步骤中,还包括:
投加催化剂纳米级二氧化钛的步骤,所述催化剂纳米级二氧化钛与废水的质量比为0~0.004: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处理后的出水中投加亚硫酸氢钠的投加量为:投加的亚硫酸氢钠与废水中剩余臭氧的质量比为3.5~5.5: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负荷为1.0~2.0kgCODcr/m3·d,其内设有均质陶粒滤料填料层,其底部设有曝气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进行过滤为:采用活性炭吸附器对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进行过滤。
7.一种工业园区废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臭氧-紫外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子系统、还原水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活性炭吸附器;其中,
所述臭氧-紫外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子系统设有引入沉淀后的所处理工业园区废水的进水口;
所述臭氧-紫外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子系统的出水口依次与还原水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活性炭吸附器连接;
所述活性炭吸附器设有达标水回用出水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紫外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子系统中的臭氧投加量为10~100mg/l、紫外光强度为0.5~80mW/cm2。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紫外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子系统中还投加催化剂纳米级二氧化钛,所述催化剂纳米级二氧化钛与废水的质量比为0~0.004:1;
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负荷为1.0~2.0kgCODcr/m3·d,其内设有均质陶粒滤料填料层,其底部设有曝气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质陶粒滤料填料层是由粒径为3~5mm和4~6mm按1∶1的数量混合的均质陶粒滤料形成的填料层,滤料的比表面积/40000cm2/g,粒内孔隙率为
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在均质陶粒滤料填料层底部还设有由0.3m厚的卵石形成的承托均质陶粒滤料填料层的承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82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煤层气脱氧的节能方法
- 下一篇: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