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普那霉素ⅠA晶体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47841.0 申请日: 2012-09-19
公开(公告)号: CN103665105A 公开(公告)日: 2014-03-26
发明(设计)人: 毛文华;吴亚铭;黄志明;周苗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主分类号: C07K7/06 分类号: C07K7/06;A61K38/08;A61P31/04
代理公司: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代理人: 付晓青;王厚莉
地址: 312500***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霉素 晶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普那霉素IA晶体,更具体地说,涉及普那霉素IA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所述普那霉素IA晶体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普那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产生的一种链阳性菌素类抗生素,由两类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成,即属于B族链阳性菌素的普那霉素I(主要为PIA)和属于A族链阳性菌素的普那霉素II(主要为PIIA)组成,两者的组合比例大约是30∶70。两者联合使用的体外抗菌活性至少是单一组分活性的10倍,这种协同作用同时也扩大了两组分的抗菌谱,使之对细菌表现为杀菌作用,而各组分单独使用则表现为抑菌作用。同时,由于存在两种结构完全不同的组分,耐药性获得较缓慢。这是该新药区别于其他抗耐药菌药物的显著特点之一,它是唯一的口服给药抗耐药菌药物。 

普那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核糖体,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但是由于普那霉素水溶性极差,不易制成肠外制剂,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天然的普那霉素IA和IIA经化学修饰可以得到水溶性衍生物RP59500解决该问题,它是由奎奴普汀与达福普汀以30∶70(W/W)比例混合制成的。 

现在上市的普那霉素是由sanofi aventis生产的,主要由普那霉素IA和普那霉素IIA组成的,商品名为PYOSTACINE的口服普那霉素片。 

目前普那霉素(pristinamycins)、奎奴普汀(quinupristin)/达福普汀(dalfopristin)在欧洲已经有一定的市场。普那霉素在欧洲的用量与销量分别为40吨、1.2亿美元,奎奴普汀(quinupristin)/达福普汀(dalfopristin)的用量和销量分别为3吨、约3亿美元。 

作为药效优良的抗生素,对普那霉素纯化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普那霉素中的两个组分可以分别用于合成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因此有必要对两个组分分别进行纯化,得到精品,用于后期合成。其中的奎奴普汀是由本发明的普那霉素IA经化学修饰而得。 

现今存在的关于普那霉素的工艺专利中,得到的普那霉素IA是无定型的,而且包括专利药在内,其纯度都比较低,如工业化生产的普那霉素经纯化后还含有20%的杂质,迄今所进行的纯化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常常导致各组成分中的一种降解,这是由于许多操作导致不稳定产物中环形结构的打开或A组成分的脱水。由于这一事实,多年来认为纯度提高是不可能达到的。这种局面造成的结果是普那霉素的销售被严格限制在诸如法国和比利时的一些国家中,导致某些地区人口失去了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严重感染的一种治疗,特别是对其它抗生素具有耐受性的病人的治疗[2]。 

普那霉素由I组分和II组分组成,它是通过连接到核糖体上从而抑制蛋白的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普那霉素I和II都作用在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并在链延伸阶段抑止mRNA的转译。普那霉素II使肽基转移酶的供体和受体部位失活,从而干扰该酶的功能。它们在两处阻断了肽链的延伸:核糖体A位点的氨酰tRNA(tRNA)和肽基-tRNA在P位点形成肽键。 

普那霉素I干扰肽基-tRNA在P位点的正确定位;继而抑制肽键 形成,导致产生一条不完全肽链。后一过程具有模板依赖性,即选择性地影响mRNA对碱性氨基酸和脯氨酸的编码。现在已经有人提出了一种普那霉素的作用机制模型来解释普那霉素I和II的协同作用。 

普那霉素I和II两者之间协同作用与两者的比例关系无关,但由于普那霉素II A在体内较弱的吸收性,所以在小鼠体内试验时普那霉素II的量要多于普那霉素I才能使协同作用明显。一般两者联合使用时的体外抗菌活性至少是单一组分活性的10倍。而且这种协同作用也扩大了两组分的抗菌谱,如拮抗耐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产气夹膜梭状芽孢杆菌(Clostredium perfringens)和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另外当每一组分有抑菌作用时,联合使用的协同作用表现出混合杀菌性。小鼠体内试验显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普那霉素I和普那霉素II联合使用CD50为50mg/kg,而单独使用时CD50分别为75~150mg/kg及300mg/kg[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未经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