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生物活性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1369.X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蔡祥敏;齐威;方乐;蔡发展;唐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诚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A23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活性 发酵 豆粕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饲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生物活性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豆粕是畜禽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源,其粗蛋白含量高,并富含较平衡的氨基。但由于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幼年动物对蛋白质的有效吸收,会导致幼龄动物(如断奶仔猪)出现腹泻、生长迟缓等营养性疾病,影响了豆粕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因此,如何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利用价值,一直是动物营养学者的研究焦点。
目前,对豆粕进行发酵是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对豆粕处理有以下优点:1、去除抗营养因子。多种抗营养因子在发酵过程中被降解。2、富含小分子肽和多种消化酶。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被分解成小分子肽,同时发酵过程中产生诸多消化酶,如蛋白酶、非淀粉多糖酶、植酸酶等。3、氨基酸组成平衡。4、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发酵后物料中益生菌的活菌数非常高,并且含有大量益生菌次级代谢产物、酵母核苷酸、乳酸、未知生长因子。5、具有独特的发酵香味。这样,富含的大量有益菌对目前养殖业的效益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改善动物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补充肠道大量活性益生菌,增强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生长,改善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或替代部分抗生素,具有营养和提高免疫力的双重作用。
虽然各个生产厂家生产发酵豆粕所采用的菌种及发酵控制可能不一样,但是所有的工艺过程中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就是干燥。原因在于:豆粕发酵结束后水分很高,一般在35~45%。这种未干燥物料易于粘附在器具上,稍稍施加外力即会被挤压成团成块,从而给包装、存储、运输和用户使用等后续过程带来一系列麻烦。
然而干燥过程极为矛盾。体现在:干燥成本约占加工成本的50%以上,且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影响较大。如果干燥时采取高温干燥法,则除芽孢菌可以产生休眠体耐受住干燥时的高温处理外,其他的发酵有益菌种在被干燥后成活率都很低。同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诸如消化酶、未知生长因子、维生素等都很大程度上会受高温的破坏,失去发酵豆粕发酵完成后所具有的独特生物活性,产品使用价值被大打折扣。但是,如果为了较大限度保持有益活菌数而采用低温干燥,生产成本会愈加增大,同时劳动生产率也会明显降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即:无论高温还是低温干燥发酵豆粕对于生产生物活性较高的发酵豆粕均不合适。为此,实际生产中迫切需要一种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能够最大程度保持发酵豆粕的生物活性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生物活性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它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能够最大程度保持发酵豆粕的生物活性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生物活性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制备复合发酵菌;
2)、为豆粕原料接种;
3)、豆粕发酵形成发酵豆粕;
4)、按重量比取步骤3)中8%~12%的发酵豆粕进行低温干燥并粉碎形成干燥发酵豆粕;
5)、将步骤3)中剩余的发酵豆粕和步骤4)中形成的干燥发酵豆粕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所述步骤1)中复合发酵菌的制备中使用的菌种为凝结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且凝结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重量比为:1.3~3.6:0.5~2.8。
所述为豆粕原料接种的方法为:将复合发酵菌混入温热洁净水中,混合均匀后形成复合发酵菌液,将该复合发酵菌液喷洒在豆粕原料上混合均匀接种;其中,豆粕原料、洁净水、复合发酵菌的重量比为:100:35~70:3~5。
所述步骤3)中豆粕原料发酵的参数为:发酵层厚度d为:500mm≤d≤700mm、发酵温度δ为:δ=40℃、发酵时间t为:t=72h。
所述步骤4)低温干燥的干燥温度为40℃~45℃。
所述步骤4)中形成的干燥发酵豆粕粒度至少为60目。
所述步骤4)中形成的干燥发酵豆粕的水分含量μ为:μ≤12%。
所述步骤5)中混合时采用定量喂料机对双轴高效混合机供料,完成均匀混合。
所述步骤5)之后有包装步骤;所用的包装袋为具有尼龙内袋的PE覆膜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诚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诚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13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冒口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抱孔联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