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晶Cu2O薄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2813.0 | 申请日: | 201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燕;董金矿;陈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23C18/16 | 分类号: | C23C1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cu sub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纳米晶Cu2O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领域。
技术背景
氧化亚铜(Cu2O)是最早被发现的半导体材料之一,其价格低廉、材料来源广泛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Cu2O是能被可见光激发的P型半导体,其禁带宽度约为1.9~2.2eV。多晶态的Cu2O稳定性好,可以反复的利用而不容易被氧化成Cu(II)和还原成Cu;其次,Cu2O无毒性,与环境的相容性好,而且容易获得。因此其是一种应用潜力很大的半导体材料,在超导体、制氢、太阳能电池和电致变色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上,其理论转化效率可达到18%。在风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中,太阳能占据90%之多的份额,构成新能源产业量的绝对力量,但是至今为止其光电转换效率较低。据估计,只要达到5%的光电转换效率,Cu2O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就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目前制备Cu2O薄膜的方法主要有阳极氧化法、热氧化法、溅射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成本较高,对设备及其条件的要求较高,而化学浴沉积法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各种异形、非导电或不耐高温衬底的沉积;且在多层膜沉积过程中,不会对衬底上已经沉积的薄膜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能耗低、成膜均匀致密的纳米晶Cu2O薄膜制备方法。特别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物件的成膜和批量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纳米晶Cu2O薄膜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在硫酸铜溶液中依次加入抗坏血酸钠、柠檬酸三钠溶液,充分络合并定容;
b)向定容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并放入衬底;
c)将调整好pH值的溶液在特定温度下沉积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冲洗干净后烘干。
所述步骤a)中硫酸铜与柠檬酸三钠的摩尔浓度比范围为12∶6~12∶36,硫酸铜与抗坏血酸钠的摩尔比在1∶4~5∶6范围内。
所述步骤a)中硫酸铜浓度控制在0.06mol/L~0.30mol/L。
所述步骤b)中调整溶液pH值范围为7.0~10.0。
所述步骤c)中溶液的温度范围控制在50℃~95℃。
所述步骤c)反应时间控制在1.0h~3.0h。
该方法采用区别于其它液相制备Cu2O薄膜的方法(电化学沉积和溶胶-凝胶法),不但极大的简化了制备工艺,而且对反应条件的要求也相对均较低,适合规模化的生产。
采用Bruker Advance D8X射线粉末衍射仪(Cu Kα辐射,2θ=20-75°)测定所制备材料的结构。采用Sirion2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材料的表面形貌。采用Shimadzu UV-3101PC型分光光度计获得样品的透过光谱。
由图1可知,所制备的Cu2O薄膜为纯的立方结构(JCPDS card No.05-0667),其中(200)晶面与(111)晶面衍射峰强度变化明显,表明所得到的产物结晶取向性的变化;根据谢乐公式算得(111)衍射峰对应的晶粒尺寸大小为:32nm,35nm,44nm,47nm,分别对应的浓度比为12∶8∶6,12∶12∶6,12∶18∶6,12∶24∶6。由图2可知所得到的产物表面均匀致密,成膜的质量较好;由图3可知,所得到产物的吸收边有明显的红移现象(459nm~478nm)。
附图说明
图1:产物a~f的X射线衍射图;
图2:产物的扫描电镜图;
图3:产物的紫外可见透过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按照浓度比12∶8∶6在0.8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依次加入配制好的抗坏血酸钠、柠.檬酸三钠溶液,搅拌均匀,络合充分后放入预先清洗活化的衬底,使溶液的体积50ml,调节溶液的pH值为8.8,在80℃的水浴中反应2小时,取出清洗干净后即可得到Cu2O薄膜(a)。
2.按照浓度比12∶12∶6在0.8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依次加入配制好的抗坏血酸钠、柠檬酸三钠溶液,搅拌均匀,络合充分后放入预先清洗活化的衬底,使溶液的体积50ml,调节溶液的pH值为8.8,在80℃的水浴中反应2小时,取出清洗干净后即可得到Cu2O薄膜(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未经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2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罐储热系统及单罐储热方法
- 下一篇:夏天用凉爽遮阳帽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