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及其质粒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8221.0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由德林;王涛;朱冬青;白林泉;邓子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76 | 分类号: | C12N15/76;C12N1/21;C12R1/465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霉菌 抗生素 产量 方法 及其 质粒 | ||
1.一种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构建vgbS基因的整合表达质粒pFVgb,并将所述的整合表达质粒转入链霉菌ZYJ-6中,实现产量的提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vgbS基因,是指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合成基因,如Seq ID No.2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构建包括:含有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合成基因vgbS质粒的构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入是指:将构建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中,经水浴热激后置于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入是指:
1)将构建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中并挑转化子在液体LB培养基中培养携带有转移质粒的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该液体LB培养基内存在有终浓度为25μg/μL的氯霉素,50μg/μL的卡那霉素和30μg/μL的阿泊拉霉素,37℃培养8小时后收集菌体,用新鲜LB培养基洗涤菌体3次备用,将链霉菌孢子悬浮于5ml TES缓冲液中,该缓冲液浓度为0.05mol/L,pH值为8.0;
2)然后在55℃水浴中热激10min,冷却至室温后,按108∶108与大肠杆菌细胞等量混合后涂在SFM培养基平板上,该培养基平板组分为:2%琼脂糖(m/v),2%甘露醇(m/v),2%黄豆饼粉(m/v),培养平板pH值为7.2~7.5,吹干后放在30℃培养箱中进行培养12小时;
3)用含萘啶酮酸和阿泊拉霉素的1ml无菌水覆盖平板,平板上萘啶酮酸的终浓度为50ng/mL,阿泊拉霉素为30ng/mL,置30℃培养3天后即可看到转移接合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构建是指:质粒pJTU4405含有全基因合成vgbS,长度456bp,在基因vgbS两端分别引入了NdeI和EcoRI酶切位点,用NdeI和EcoRI双酶切带有透明颤菌vgbS基因的pJTU4405,将441bp的vgbS基因插入含有红霉素抗性基因强启动子PermE*的链霉菌整合型载体pIB139的对应位点,得到质粒pFVg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链霉菌ZYJ-6是指:产生杀念菌素D单组分的突变株。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链霉菌ZYJ-6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得到:
(一)确定存在于聚酮合酶FscF的功能域KR21和存在于聚酮合酶FscE的DH1的催化活性位点;
(二)设计并构建分别用于对KR21和DH18的催化活性位点进行突变的同源重组载体pJTU573和pJTU572;
(三)把pJTU573通过接合转移转入链霉菌FR-008进行同源重组;
(四)首先通过硫链丝菌素抗性影印筛选,进而通过PCR以及对PCR产物酶切验证和测序验证的方法最终筛选到KR21突变株;
(五)同样方法,把pJTU572转入KR21突变株进行同源重组,最终筛选到KR21和DH18双突变株ZYJ-6。
9.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链霉菌ZYJ-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登记编号为CGMCC NO.23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82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