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噪声消声器总成及其摩托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2215.8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1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腾;张斌;刘小强;程丁丁;李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2 | 分类号: | F01N1/02;F01N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5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消声器 总成 及其 摩托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附属部件及其摩托车,特别涉及一种消声器组件及其摩托车。
背景技术
交通噪声是由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是城市环境噪声中较为主要的噪声源;而车辆排气噪声是机动车噪声的主要噪声源,也是城市环境噪声控制中的重点。为减小排气噪声,机动车普遍采用排气消音器进行排气,而消音器也是控制排气噪声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降噪手段。但是消声器由于结构的原因,不可避免的将增大发动机排气阻力,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降低其效率,特别是低转速时,输出扭矩较低,高转速时扭矩输出比例减小;如何有效的降低排气噪声又能保证发动机性能,是消声器亟待解决的难题。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较多的是从消声器本身进行改进,比如增大消声器腔体、在腔体内设置谐振件等,使消声器结构复杂,增加制造成本,并且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需要对消声器的排气系统进行改进,能够平衡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和保证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在降低排气噪声的同时有效提升低转速扭矩和高转速功率,更适合于车辆根据路况不同的行驶,并且该排气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噪声消声器总成及其摩托车,能够平衡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和保证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在降低排气噪声的同时有效提升低转速扭矩和高转速功率,更适合于车辆根据路况不同的行驶,并且该排气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低噪声消声器总成,包括消声器和谐振腔,所述消声器和谐振腔并列连通于发动机的排气通道;所述谐振腔腔室容积为发动机排量的2-4倍;并列连通可以为直接从排气通道分开连接,也可以在排气通道至消声器之间的管路,还可以是连接在消声器进气口,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
进一步,所述消声器通过发动机的排气总管连通于发动机的排气通道,所述谐振腔连通于排气总管,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不需改变消声器和排气通道的结构,并且易于改造。
进一步,所述谐振腔通过一谐振管连通于排气总管,谐振管和谐振腔共同组成谐振系统,谐振效果更好且具有灵活布置的可能,更适用于灵活轻便的车辆。
进一步,所述排气总管连通于排气通道的排气口,所述谐振管与排气总管的连通处与排气通道的排气口之间的距离占排气总管长度的50-70%;此范围处更能适合排气的脉冲的节奏并形成规律的谐振,利于进一步减小噪声并提高发动机功率。
进一步,所述谐振管内径为排气总管内径的33%-67%,实现通过谐振管的气量与排气总管排气量的最佳匹配,完成谐振,进一步消除噪声和提高效率。
进一步,所述谐振腔腔室容积为发动机排量的3倍,所述谐振管与排气总管的连通处与排气通道的排气口之间的距离占排气总管长度的60%,所述谐振管内径为排气总管内径的50%;经检测,上述比例数值的谐振腔安装,与其他结构相比,有效降低油耗达6.2%,同时降低噪音至最低。
进一步,谐振管长度为100mm-300mm;该长度数值能够使谐振气体与排出气体形成较佳的谐振距离,使谐振腔与消声器更好的配合,达到最佳的谐振效果。
进一步,谐振管长度为120mm;为最佳的长度,经检测得知,该长度的谐振管不但利于安装,还能有效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是谐振管长度的最佳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低噪声消声器总成及其摩托车,采用谐振腔结构与消声器相配合,且采用合理的容积匹配,利用谐振腔的谐振效果跟其容积与发动机排量密切相关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比例关系能够较佳的实现谐振,达到排气量与谐振腔的最佳匹配,起到较好的效果,利用最佳的谐振腔容积比例对排气进行脉冲调谐,消除噪声的同时减小排气阻力,能够平衡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和保证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在降低排气噪声的同时有效提升低转速扭矩和高转速功率,更适合于车辆根据路况不同的行驶;本发明用于摩托车,有效降低油耗超过5%,具有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并且该排气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22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