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媒体消息处理方法、智能卡和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0558.0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1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W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媒体 消息 处理 方法 智能卡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媒体消息处理方法、智能卡和终端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用集成电路卡(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以下简称:UICC)可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工具箱(SIM Tool Kit,以下简称:STK)/全球用户识别模块应用工具箱(USIM Application Tool Kit,以下简称:USAT)指令向终端设备发出执行某动作的请求。
具体来说,如果UICC需要与网络侧进行短消息业务交互,则UICC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发送短消息(Send Short Message,以下简称:Send SM)指令,该Send SM指令即为STK/USAT指令集中的一条指令。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指令后,可以将该指令中的数据部分作为短消息的内容并发送该短消息;网络侧在接收到短消息后,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短消息接收结果以进行成功确认或失败通知;终端设备在收到网络侧发送的短消息接收结果后,可以通过终端响应(以下简称:TERMINAL RESPONSE)将结果反馈给UICC。
但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蓬勃发展,UICC需要与网络侧进行多媒体业务交互,但是,Send SM指令只支持短消息类业务下的文本收发,制约了UICC业务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媒体消息处理方法、智能卡和终端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媒体消息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智能卡发送的发送多媒体消息;
根据所述发送多媒体消息中的指示字段,获取所需发送的多媒体源内容;
根据所述多媒体源内容,生成多媒体消息;
将所述多媒体消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多媒体消息处理方法,包括:
生成发送多媒体消息,所述发送多媒体消息中包括用于使终端设备获取所需发送的多媒体源内容的指示字段;
将所述发送多媒体消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机卡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智能卡发送的发送多媒体消息;根据所述发送多媒体消息中的指示字段,获取所需发送的多媒体源内容;
多媒体消息用户代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媒体源内容,生成多媒体消息;将所述多媒体消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卡,包括:
消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发送多媒体消息,所述发送多媒体消息中包括用于使终端设备获取所需发送的多媒体源内容的指示字段;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发送多媒体消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本发明多媒体消息处理方法、智能卡和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智能卡发送的发送多媒体消息,根据该发送多媒体消息中的指示字段,该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所需发送的多媒体源内容,再根据该多媒体源内容生成可以与网络侧设备进行多媒体业务交互的多媒体消息,最后将该多媒体消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从而使得智能卡可以与网络侧设备进行多媒体业务交互,进而扩展了智能卡的多媒体业务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媒体消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多媒体消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多媒体消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指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智能卡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智能卡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多媒体消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接收智能卡发送的发送多媒体消息。
具体来说,在触发多媒体应用之后,智能卡,例如UICC卡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发送多媒体消息(以下简称:Send Multimedia Message)。更具体的来说,终端设备中可以设置有机卡接口模块,该机卡接口模块可以作为UICC与终端设备中其它模块之间的通信接口,因此,终端设备中的机卡接口模块可以接收智能卡发送的Send Multimedia Message。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多媒体应用的具体触发过程,其可以采用与现有文本应用类似的触发过程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厚度热结构复合材料部件和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