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介质桁架结构频率选择表面隐身雷达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7028.0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7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高劲松;王岩松;冯晓国;梁凤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42 | 分类号: | H01Q1/42;H01P1/20;H01P1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介质 桁架 结构 频率 选择 表面 隐身 雷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代武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介质桁架结构频率选择表面隐身雷达罩。
背景技术
随着军事上隐身技术的发展,频率选择表面技术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频率选择表面的英文为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简称FSS。它是一种空间电磁滤波结构,能够让特定频段的电磁波通过,而使该频段以外电磁波被滤掉。如将其应用于战斗机或舰船的雷达罩上,能够实现本方雷达正常工作,将敌方雷达工作频段的电磁波反射到其他方向,致使敌方雷达无法接收到回波信号,不能发现我方目标,因而可将频率选择表面技术应用于隐身领域。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FSS技术进行研究,根据《AVIONIC MAGAZINE》文章报道,美制F-22隐身战斗机便采取了FSS技术制作的隐身雷达罩。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展开对FSS技术的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在理论分析和验证实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关于FSS技术的理论分析方法已经非常成熟,但是FSS工艺实现方案却一直无法突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介质桁架结构频率选择表面隐身雷达罩,该雷达罩利用电介质桁架作为支撑FSS柔性屏的骨架网络,从而实现稳定的滤波特性,进一步提高FSS雷达罩隐身性能及其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介质桁架结构频率选择表面隐身雷达罩,该雷达罩包括:雷达罩基底、电介质桁架、柔性基底和FSS屏;雷达罩为封闭结构,由最外层到最里层依次为雷达罩基底、电介质桁架、柔性基底和FSS屏;雷达罩基底、电介质桁架、柔性基底和FSS屏皆与相邻部件连接。
本发明原理:若要将FSS技术应用在已经成型的雷达罩上,选择适当的匹配介质进行合理的配套设计,是实现其雷达隐身功能的有效途径。而空气的低介电常数和低电磁损耗特性,使其成为可选择的匹配介质。电介质桁架即起到支撑FSS柔性屏的作用,在雷达罩与FSS柔性屏之间,电介质桁架作为骨架网络,隔离出适当厚度的空气层,通过计算设计FSS的具体结构,使得雷达罩整体结构针对某一频率电磁波产生谐振,即产生频率选择特性,因此敌方发射的探测雷达反射到其他方向而减少回波信号,从而达到雷达隐身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使得以空气作为匹配介质的FSS雷达罩实现理想的滤波特性,对大角度和不同极化方式入射的电磁波保持稳定的通带,将敌方发射的探测雷达波反射到其他方向而减少回波信号,从而实现雷达隐身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电介质桁架结构频率选择表面隐身雷达罩的平面等效结构图。
图2本发明一种电介质桁架结构频率选择表面隐身雷达罩实施例中电介质桁架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种电介质桁架结构频率选择表面隐身雷达罩实施例中使用电介质桁架的直锥形FSS雷达罩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介质桁架结构频率选择表面隐身雷达罩,该雷达罩包括:雷达罩基底1、电介质桁架2、柔性基底3和FSS屏4;雷达罩为封闭结构,由最外层到最里层依次为雷达罩基底1、电介质桁架2、柔性基底3和FSS屏4;雷达罩基底1、电介质桁架2、柔性基底3和FSS屏4皆与相邻部件紧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7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数票便利抽装置
- 下一篇:设有增强塑料棒材的抗拔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