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力采油辅助增效化学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3721.6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崔盈贤;向问陶;张健;赵文森;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C09K8/592;C09K8/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力 采油 辅助 增效 化学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油增效开采化学剂,具体涉及一种热力采油辅助增效化学剂。
背景技术
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我国稠油主要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及渤海等油田。目前开采稠油主要方法为蒸汽驱和蒸汽吞吐。在常规蒸汽开采过程中,由于稠油与蒸汽密度和粘度的差异,一方面常常导致蒸汽重力超覆和指进,使注蒸汽开采体积波及系数降低。另一方面,即使在蒸汽所波及的区域,由于受岩石-原油-水体系界面特性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稠油不能从岩石表面剥离下来,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发展了热/化学驱油技术,按应用于油田不同开发时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改善原有技术,在稠油开采初始阶段直接应用;另一种是在其他技术应用之后为提高稠油采收率而进行的接替技术。热-化学采油是改善单一热采效果的复合技术,目前在陆地油田已现场应用。申请号为200810015696.X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油溶性复合降粘剂和二氧化碳辅助水平井热采开发的热化学辅助强化蒸汽驱油方法,在稠油油藏油层下部钻水平井,周期性地将油溶性复合降粘剂、液态二氧化碳和蒸汽以段塞形式顺序注入水平井中,经过关井焖井、开井放喷后,在水平井内下泵连续采油。申请号为03137611.8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开采稠油的化学热稠油开采方法,将由一定质量浓度的双氧水加入适量稠化剂制成的氧化体系药液和由一定质量浓度的联氨加入适量稠化剂制成的还原体系药液按一定比例以段塞的形式注入地层,利用它们在地层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和气体利于稠油开采。申请号为93102899.X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油田注水井的热化学助驱剂增注驱油方法,通过向注水井内同时注入亚硝酸钠水溶液和与之化学物质的量相同的铵盐水溶液,施工后关井待反应完成再恢复注水,在疏通地层、选择性调整注水井地层的吸水剖面和提高注水量、增强驱油增加油井产量等方面都具有较明显效果。申请号为200710003100.X和200610170673.7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热力采油的高效降粘剂和降凝剂。申请号为200910306222.5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稠油热采封窜剂,用于一些气窜井严重的热采井实施深部。文献(曹斌,周长城,卢凯.稠油注蒸汽化学辅助裂解降粘技术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0):64-65)结合曙光地区稠油物性,在催化作用下使注入油层的蒸汽与稠油在分子水平上发生化学变化,改变稠油重质组分含量,有效降低稠油粘度,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文献(刘洋.稠油注蒸汽层内化学辅助裂解降粘矿场先导性试验[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4):74-76)采用了注蒸汽层内化学辅助裂解降粘工艺,在胜利孤东油田2口超稠油井进行了注蒸汽层内化学辅助裂解降粘工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注蒸汽层内化学辅助裂解降粘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蒸汽吞吐热力采油技术维持正常生产,试验油井降粘率达80%以上,单井日产油增产60%以上,降粘增油效果明显。Mbba等人报道在Midway Sunset油田进行过热-化学复合采油技术试验,有80%的试验井提高了产量。Shedid对使用蒸汽和低浓度碱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开采更多原油的优化蒸汽驱工艺进行过探索。
纵观所有的稠油热-化学采油技术,加入化学剂后,皆表现出较好的改善单一热采效果的作用,但目前大多热采辅助化学剂多与温度、成本、安全性、可操作性及来源等因素相连,现场应用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尤其在运输便利性、空间或承重、现场安全性或化学剂用量等受限的海上油田或陆地偏远油田的应用将具有更大的局限性,另外,对温度有要求的化学剂在远井地带因油层热流体温度降低时如何确保更持久的发挥辅助热采增效作用更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此研究一种价格低廉、来源广泛、作用时效更持久的稠油热采辅助增效化学剂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力采油辅助增效化学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热力采油辅助增效化学剂,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组成;
所述组分A为石油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所述石油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是由稠油与脱酸剂经反应得到的;
所述组分B为碳酸氢铵、碳酸铵、碳酸氢钠、氯化铵和亚硝酸钠中至少三种物质组成;
所述组分C为有机金属盐或离子液体;
所述增效化学剂中所述组分A的质量百分含量以其中的石油酸盐表面活性剂计为0.65%~0.8%,所述组分B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0%,所述组分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3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蜗旋式热交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臭氧氧化脱色处理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