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钢渣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7688.0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复兴;张懋;高祥明;郭俊才;赵鹏伟;刘雁秋;史永林;罗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雒纯丹;刘倞芳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钢渣 处理 方法 | ||
1.一种不锈钢渣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加改性剂:在出渣过程对钢渣添加硼质改性剂,所述硼质改性剂包含B2O30.5%以上;
(2)冷却:将添加了硼质改性剂的钢渣冷却至80℃以下,优选采用罐式热焖法;
(3)多次分级处理
(31)初步分级处理
(311)初步分级:将冷却后的钢渣初步分级成粒度范围不同的粗、中、细级粒度的三类钢渣;其中,所述粗、中、细级粒度范围为>N1,N1~N2,<N2,所述N1优选230~260mm,最优选250mm,所N2优选75~85mm,最优选80mm;
(312)施加第一磁场分离:对步骤(311)初步分级得到的粒度范围处于中级的钢渣通过施加第一磁场方法分离成铁素体渣钢产品和混合废渣;
(313)光谱仪分离:将步骤(312)得到的混合废渣通过光谱仪分离成奥氏体渣钢产品和混合废渣;
(314)施加第二磁场分离:将步骤(311)初步分级得到的粒度范围处于细级的钢渣与步骤(313)分离得到的混合废渣混合,通过施加第二磁场方法分离成铁素体渣钢产品和混合废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1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32)二次分级处理:
(321)破碎:对步骤(314)分离得到的混合废渣进行破碎处理;
(322)二次分级:将步骤(321)破碎产物二次分级成粒度范围不同的粗、中、细级粒度三类钢渣,所述粗、中、细级粒度范围为>M1,M1~M2,<M2;所述M1优选12mm~20mm,最优选15mm,所述M2优选30mm~45mm,最优选35mm;
(323)金属感应分离:将步骤(322)二次分级得到的粗级和中级粒度的钢渣分别通过金属感应方法进行分离,它们各自分离成:粗级奥氏体渣钢产品和混合废渣;中级奥氏体渣钢和混合废渣;
(324)施加第三磁场分离:对步骤(323)分离得到的粗、中级混合废渣各自通过施加第三磁场方法分离成含铁渣和尾渣;
(325)重复破碎、二次分级、金属感应分离、施加第三次场分离:对步骤(324)得到的粗、中级含铁渣重复上述(321)、(322)、(323)和(324)破碎、二次分级、金属感应分离、施加磁场分离的步骤;
其中,第一磁场、第二磁场和第三磁场的强度依次增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25)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31)三次分级处理
(331)三次分级:对步骤(322)二次分级得到的细级粒度的钢渣进行三次分级成粗粒度和细粒度钢渣,所述大粒度和小粒度的粒度范围为<O,O~M1;所述O优选1mm~3mm,最优选1mm;
(335)施加第四磁场分离:将步骤(331)三次分级得到的粗粒度钢渣通过施加第四磁场的方式,分离成混合渣钢产品和尾渣;
(336)施加第五磁场分离:将步骤(331)三次分级得到的细粒度钢渣通过施加第五磁场的方式,分离成混合渣钢产品和尾渣;
优选的,可对尾渣重复进行施加第四磁场或第五磁场的步骤,分离出混合渣钢产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31)步骤之后,(335)步骤之前,对所得到的粗粒度钢渣还进行至少一次如下步骤之后得到粗粒度和细粒度钢渣之后,再分别进行(335)步骤:
(332)破碎:将步骤(331)三次分级得到的粗级粒度废渣进行破碎处理;
(333)附加分级:将步骤(332)得到的破碎产物采用孔径与步骤(331)的三次分级装置相同的分级装置分级成粗粒度和细粒度钢渣;
其中,第四磁场和第五磁场的强度均大于第三磁场;
优选地,将(331)和(333)步骤所得到的细粒度钢渣混合后再施加第四磁场分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处理AOD炉渣,转炉渣或电炉渣;优选的,当该方法所处理的是AOD炉渣和转炉渣时,所述步骤(311)初步分级处理之后,还进行如下步骤,将所述大粒度钢渣继续进行步骤(314):
步骤(3111):将步骤(311)得到的小级粒度的钢渣进行再次分级成大粒度和小粒度的钢渣,所述大粒度和小粒度的粒度范围为<L,L~N1;所述L优选7mm~10mm,最优选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6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减排快速的染整前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去除植物精油中增塑剂的方法